这一船一船的粮食让史可法愣住了,大明缺粮可海外有粮,这事儿他从来没想过。 那些翰林,道德君子也从来没想过,甚至还用擅开边衅这一条大罪,来压制大明将军们的对外战争。 “嗯……” 部堂大人觉得茅塞顿开,好似想通了一些事情,倘若大明能在海外多占点地盘,还会有饥荒么? 这个问题让史可法呆立着,沉吟良久,觉得好像脑袋瓜子里一道灵光闪现,有点开窍了。 “嗨。” 周世显微微一笑,这问题还用纠结么? 这世上除了大明的读书人,都知道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还搞出个什么不征之国,纯粹是脑袋瓜子让驴踢了。 诺大个天朝上国竟然还会闹粮荒。 这不是扯蛋呢? 但凡知道在海外弄几块殖民地,什么南洋,印度,东南亚这么大一片粮食产区,四季皆春。 连稻米都是一季两熟! 堂堂盛世帝国还能饿死人,至于么? 这不是什么天灾,这是人祸。 “可……” 史可法疑惑道:“从东瀛,朝鲜收购了这么多粮食,这天寒地冻的,那边就不会饿死人么?” “呵。” 周世显冷峻的脸上,露出森森笑意:“部堂大人着相了,真金白银的生意,咱们愿意买,东瀛朝鲜的粮商愿意卖。” “他们国中饿死人与本镇何干?” 史可法一呆,不由得打了个寒噤,这话听着好像……也对,都火上房了也别替别人操心了。 “呵呵。” 周世显笑了笑,轻道:“放粮。” 第二天,南京府。 清晨,大雾天。 一家家米铺,盐铺排起了长队,短短十天这南京米价翻了三倍,并且每天还定量发卖。 只卖一上午! “狗贼!” “奸商。” 百姓凑在一起大骂,可还是得拐着篮子,提着褡裢来买粮,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百姓一般没有家中存量的习惯。 “哎。” 一声声叹息。 这真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百姓也太难了。 “咣当!” 米铺的大门打开了,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掌柜走了出来,懒洋洋道:“都回去吧,今天……没米了。” 街上一片哗然。 这可真是太过分了,米价贵也就算了,如今干脆断供了,好些百姓家中已经断粮两三天了,就等着米下锅。 买不到米的百姓急了,一家老小还饿肚子呢。 “掌柜的,抬抬手吧。” “是呀,掌柜的,都是乡里乡亲……” 没料到米铺掌柜三角眼一瞪,恶狠狠骂道:“滚滚滚!” 他眼中闪烁着恶毒,幸灾乐祸:“去找凤威军要粮食呀。” 山羊胡掌柜凶悍道:“明天也不要来了,关门!” “咣当!” 米铺大门关上了,还上了锁,几乎是同一天南京大小米铺,盐铺同时关张,中断了对南京城的盐粮供应。 南京有多少人口呢,三十万! 南京乱,则江南乱,街头巷尾,成群结队的百姓拿着空罐子,空褡裢,大眼瞪小眼的欲哭无泪。 这可怎么办? 不久怨言四起。 凤阳,总督府。 卧房里弥漫着草药气味,马士英头上包的好似个大粽子,正在抽着凉气,呻吟着:“哎哟,哎哟。” 他的得意弟子阮大铖在一旁小心伺候着。 “老师。” “哎哟。” 这一枪托砸的太狠了,马士英昏迷了好几天,伤口是止血了,可脑袋瓜子钻心的疼,被砸出了脑震荡。 “老师!” 阮大铖咬牙切齿,劝慰着:“老师安心养伤,学生都已经都安排好了,用不着几天南京必乱!” 他眼中凶光闪烁。 什么过江龙,凤威军,也不打听打听江南是什么地方,凤阳总督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打的? 什么驸马爷,任你英雄盖世又如何? 到了这江南之地,是龙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江南各家,同气连枝,除了同乡,同僚就是亲戚。 倒要看看过几天南京大乱,饥民遍地,他周世显如何收拾! 同时间,长江口。 一袋袋精米将粮库堆满,周世显和史可法又商量着,这个粮该怎么放呢,这事儿得好好琢磨。 这些粮食不能直接拿到街上卖,万一有人使坏,拿出大量银子将粮食买走,反而会加重粮荒。 “部堂请看!” 这时候周世显拿出一张票子,摊开了摆在面前,一张红色的小票子,使用雕版印出来的。 “嗯?” 史可法奇道:“这是何物?” 周世显微微一笑:“这个呀,这叫粮票。” 这是他想出来的办法,这些从海外购买的粮食不是拿来卖的,是用来发的,挨家挨户给南京百姓发粮票。 再让百姓拿着粮票到指点地点领粮食,这么一来就避免了有人恶意购买囤积粮食。 “这叫定额定量分配。” “嚯!” “嘶!” 史可法,黄得功都听呆了,嘴角直抽气,直接给百姓发上好的精米,这也太有钱了吧。 古往今来也没人这么干过呀! 黄得功嘴角直抽抽:“驸马爷可真是……家大业大呀。” 也对,如今凤威军和大明皇家商号穷的只剩下钱了。 财大气粗嘛。 史可法眼睛亮了,忙道:“好,好。” 部堂大人这时候瞧着周世显,觉得这小伙子太顺眼了,救民于水火之中,功德无量,无德无量啊。 周世显微微一笑,嘴角透着几分邪气,和这两位解释了一番,每逢国家遇到灾害,战乱这样的事情,定量定额分配是看家法宝。 这时候为了防止奸商发国难财,就要限制米粮流通,如若不然奸商囤积居奇,国家就要出大乱子! 这叫战时政策。 “嗯。” 史可法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眼睛不由得亮了起来,都说这位驸马爷智谋无双,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盛名之下无虚士。” 史部堂啧啧赞叹。 周世显又微微一笑:“如此便劳烦部堂大人了。” 南京是史可法的地盘,他手里有南京百姓的户籍黄册,这粮票还得史可法的巡城司衙门去发放。 史可法正色道:“这是本堂分内事,责无旁贷!” 他震了震官袍,一时满面红光,好似年轻了几岁。 当天夜里,史可法带着几大箱粮票,整车的米粮秘密回了南京,开始调集巡城兵马司。 挨家挨户给百姓发……粮票。 他让巡城司的官兵拿着户籍黄册按人头发,也不分什么男女老少,大人统统发十斤,孩子五斤。 凡南京百姓人人有份。 这下子南京百姓捧着粮票也是一头雾水,拿着这小小的票子去巡城司衙门,就能领到精米? 真的假的呀? 这一夜江南无眠。 第二天,天还没亮。 南京父老早早爬起床,拿着官府发给的粮票,半信半疑的在巡城司门前守着,直到厚重的大门缓缓敞开。 “不要挤。” “排好,排好队。” 瞧着衙门里堆积如山的米粮,南京父老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关键时刻还是史部堂靠的住呀。 “部堂大人慈悲呀!” “活菩萨呀!” 衙门里,官厅。 “请。” 到了史可法的衙门里,这位大人心情畅快,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大红袍,亲自动手沏上了一壶。 厅中,周世显,黄得功,还有女扮男装的柳如是陪坐。 “嘘。” 茶有点烫,周世显拿到嘴边吹了吹。 “你?” 柳如是扶了扶眼镜,摇了摇头,朝着史可法,黄得功欠了欠身,自家夫婿不懂规矩,太失礼了。 “哈哈。” 史可法畅快大笑:“无妨,无妨,大丈夫不拘小节。” 解决了粮荒,史部堂百感交集,他瞧着周世显谦逊又随和的年轻俊脸,叹了口气,觉得自己有点老了。 “请。” 官厅里其乐融融,又过了不久,家家户户生气了炊烟,南京城笼罩在一片祥和之中。 百姓领到了免费的粮食,民心安定,对南京巡抚史可法感恩戴德,一下子让史部堂的名望达到了巅峰。 史可法笑的合不拢嘴,连声道:“惭愧,惭愧。” 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沾了驸马的光,本堂惭愧。” “嗨!” 周世显微微一笑:“下官一个武将,要名望做什么。” 他心中明镜一般一般敞亮,名望这东西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胡吹一顿,百姓就会支持你。 百姓看你做什么! “喝茶,喝茶。”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几人在南京兵部衙门里喝茶闲聊着,周世显又俯身过去,在史部堂耳边嘀咕了几句。 “嗯,嗯。” 史可法听的一个劲点头,眼睛里精光闪亮。 “呵。” 一声男装打扮的柳如是,没好气的白了他一样,这大坏人又要使坏了,白瞎了史部堂这么个大好人,被大坏人忽悠下水了呀。 傍晚,南京城,阮府。 “粮票?” 阮大铖手里拿着一张二斤面额的红色小票,眼珠子都快瞪出来,这又是个什么玩意? 富丽堂皇的正厅里坐满了人。 一个个南京粮商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觉得这事儿有点诡异,还有史可法怎么掺和进来了? 阮大铖一脸狐疑:“史可法,周世显哪里来的米粮?” 可是这问题没人能回答。 这个阮大铖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得意门生,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本是东林党元老,是江南著名的大才子作曲家。 这个阮大铖的人生可以用恶臭来形容。 他本是东林党的一员干将,有个绰号叫做没遮拦,听听这绰号,没遮拦,一听就是个战斗力爆表的大喷子。 可后来阉党得势,阮大铖毫不犹豫的背叛了东林党,投靠了魏忠贤,反手对东林党同乡来了一波暴击! 。牛牛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