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四十三年九月,大禄各地粮食新一轮收获情况陆续统计上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三年留种结束后,第一次正式归为可食用农作物的玉米。 虽育了足足三年种,但毕竟是新兴作物,基数太小,如今玉米的种植范围仍局限在北直隶、山东、辽宁、辽西四省辖下的各府州县,方便随时观察。 整个种植过程中,农研所的“专家”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下去田间地头,亲自指导,传授经验,怎么翻地、怎么施肥、怎样浇水,可谓手把手、头对头。 因各地水土不同,旱涝各异,产量也有差异,但竟没有一处中田产量低于一百九十斤! 尤其原本世人眼中的苦寒之地辽宁,平均亩产遥遥领先,是四省中唯一一处超过两百斤的!甚至辖下有许多州县,亩产超过两百二十斤。 在辽宁、辽西定居的百姓都是冲着免税,自外地迁来的,如今看着满仓黄澄澄的玉米棒子,人都傻了。 这,这是苦寒之地? 分明就是聚宝盆啊! 其中最高记录出现在辽宁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县城,据说亩产高达两百三十八斤。 统计上来之后,当地县令根本就不信:如此虚报,谁要害我?! 他连夜赶往当地,也不假手他人,亲自下地清点田里残存的玉米秸秆,按照每一株上面掰过的玉米穗数量再次计算,确认无误后,这才欢天喜地地向朝廷报喜。 娘嘞,不是有人害我,是我捡着大便宜了! 粮食增产,妥妥的政绩啊! 白捡的! 天元帝得知消息后大喜,连说三个好。 好啊! 如今只是四省,若来日北方全部铺开,又该是何种盛世景象? 是不是,就再也不会有百姓饿死? “一年两熟,这一亩两百多斤就等同白捡的,百姓多收粮食,朝廷多进税,”太子喜不自胜,“父皇,盛世不过如此啊!” 天元帝也是笑,身心舒畅,“是啊!” 要不怎么说辽人是蛮子呢,守着个聚宝盆都能饿死,这不是傻么! 玉米引发的轩然大波,也卷到工部,秦放鹤全程没有参与讨论。 傍晚下衙回家的路上,他就对秦山道:“明日一早你就来给我告病假。” “啊?”秦山不解,“老爷,眼见着玉米丰收,您立功了呀。” “就是立功才要躲啊。”秦放鹤摇头。 今日折子内容尚未公开,便有许多人听到风声,找他旁敲侧击探听消息。 待到明日公开,又会如何? 这功劳算下来,他当面接了,难免被人说年轻气盛,不懂谦虚;若不接,也免不了“故作矜持”之名。 “那告几天呢?”秦山问。 “三天吧。”说着,秦放鹤干脆就把外袍脱了,小腿轻轻一磕马腹,迎风狂奔而去。 既然做戏,就要做 全套。 次日上朝,天元帝果然正式公布了玉米丰收的好消息,文武百官齐声恭贺,俱都喜气洋洋。 乐过之后,太子主动向天元帝进言,“历来明君贤臣合治之下,便是赏罚分明,如今玉米丰收,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也该论功行赏。” 话音刚落,朝中便有不少人看向司农寺,目光中不乏幸灾乐祸。 农桑一事,历来就是司农寺的活计,可也不知当初那位秦侍郎怎么跟陛下说的,愣是没过司农寺的手,直接就在六部之外又立了个什么农研所,专门摆弄海外来的古怪玩意儿。 若没个结果也就罢了,可如今……不亚于往司农寺脸上扇了个大巴掌。 以至于好些人私下里就偷偷问司农寺的人,你们是不是什么时候得罪那位秦侍郎了? 不然人家怎么自始至终不给你们碰呢? 就连那工研所,虽是独立的,可如今不也挂在工部名下,一应人员分例都从工部走么? 对此,秦放鹤从来没主动对外解释过,司农寺的人也没问过,但无论如何,两边的梁子确实是结下了。 这会儿太子起头,司农寺的几位领头官员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 也就是那厮运气好罢了,只要有种子,谁种不出来? 天元帝懒得管下头的眉眼官司。 你们不服有什么用呢?司农寺设立这么多年了,没见从海外引进多少高产作物,也不见国产的增收多少,朕要你们有何用! 得亏着当初朕听那小子的话,叫他和周幼青专事专办,若真交给你们,还指不定怎么着呢! “太子说得不错,工部侍郎秦放鹤何在?” 负责考勤的官员便出列道:“回陛下,秦侍郎昨日下衙回家时贪凉受风,半夜就烧起来了,已告病三天。” 侍郎官居三品,位置非常靠前,素日秦放鹤一个黑头发杵在一群花白胡须的老头儿中,分外显眼,天元帝不是没发现他没来,也猜着是躲了,但总得走个过场,问一问。 以天元帝对他的了解,估计是真烧了,也有点担心,扭头吩咐胡霖,“发烧可大可小,那小子素爱逞强,派个太医瞧瞧去。” 胡霖麻溜儿应下,竟不等下朝,立刻亲自往太医署去了。 跟在天元帝身边久了,陛下对谁是真心,谁是假意,他再清楚不过。 真关心的,那就得当场办了! 汪扶风代替弟子出列谢恩,“劣徒行事不羁,让陛下见笑了。” “哎,年轻人嘛,火力大,一时贪凉也不算什么。”对喜欢的臣子,天元帝一贯宽容,“谁不是这个时候过来的,你可不许骂他。” 汪扶风应了,又谢了一回,这才归位。 吏部尚书杨昭便开口询问,“敢问陛下,秦放鹤已于三十八年升任三品工部左侍郎,眼下该如何封赏?” 若是旁人,在一个位子上待了五六年,兢兢业业有功无过,最简单的莫过于官升一级乃至一品,可问题 是,秦放鹤今年才不过三十一岁?_[(,就已经三品了! 三品啊,抬手就能摸到内阁屁股了! 放眼看看,朝廷内外莫说三品,就算五品吧,哪个不是四十岁开外了? 杨昭一言毕,殿内立刻响起嗡嗡的议论声,多少人心酸,多少人眼馋,自不必说。 三十一岁啊,太年轻了! 这要是自家后生,该多好! 天元帝端坐龙椅之上,将众人神色尽收眼底,忽望向司农寺高官所在,“苏伯陵,你是司农寺卿,最知晓农桑,若你司农寺内有人立此功绩,依你之见,当如何封赏?” 杀人诛心! 几乎同一时间,满朝文武心中都浮现出这个念头,望向苏伯陵眼中也多了几分同情。 原本玉米这个馅儿饼没落到司农寺手里,想来苏伯陵心中就有疙瘩,如今却偏要问他如何封赏,这不是…… 显而易见,陛下是存心的,也是借机表达对这些年司农寺不思进取的不满。 苏伯陵能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火热视线,也能听出天元帝话里话外的敲打,不由有些烦闷,几欲呕血。 “回陛下,以臣愚见,不如授其为工部右侍郎。” 历来以右为尊,六部之中左右侍郎虽同为三品,但右侍郎的实权和地位都要比左侍郎高一些。 秦放鹤若从左侍郎到右侍郎,仍为三品,既不打眼,也算实际升了官,算是个折中的办法。 当下便有不少大臣说好。 太子也看向天元帝,却发现他老人家神色未变,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 那就是不好了。 心中有了计较,太子重新看向苏伯陵,迂回问道:“若果然如此,秦侍郎手头职务,又当如何?” 苏伯陵没想到连太子也护着,一时语塞,只好含糊道:“老臣身在司农,并不清楚六部如何运作,此事怕还要问杜阁老。” 工部尚书杜宇威当即喷了一声鼻息,声音不大,但足够苏伯陵听清了。 朝会之上,六部如何运转,问什么阁老,该问陛下才是! 这个当口问他,便是要拉他下水! 但杜宇威毕竟是工部尚书,苏伯陵非要这么说的话,倒也不算错。 没奈何,杜宇威只好说:“若果然升迁,自当交接。” 苏伯陵那厮分明是存了龃龉,要明着挑拨、使绊子。 六部各职位所属分明,什么位子管什么,都是定例。 左侍郎肩头担子略轻,秦放鹤又年轻,精力旺盛,所以才能分神去管独立在外的农研所。 可一旦升任右侍郎,光工部内部的事务便多不胜数,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就没空再兼顾农研所了。 甚至就连工研所,恐怕也得交出去。 如今的农研所虽是双头并举,但那农研学士周幼青只擅长实务,对如何上下交接、如何内外运转,几乎一窍不通。 如果秦放鹤撒手,势必要另招人 统领。 而放眼朝堂内外,适合统管农桑的衙门,除了司农寺,不做他选。 天元帝看破了苏伯陵的小算盘,太子也看破了,杜宇威和许多人都看破了。 但也有很多人,巴不得如此。 区区一介庶人,山野秀才之子,走到今日,就算不错了,该知足了! 太子有点替秦放鹤不值,但碍于立场、地位,他不好说什么,只是环顾四周,想看看朝臣们如何说。 但董春和汪扶风不能说,柳文韬不便说,孔家人、宋家人更不好开口: 人家都说要授右侍郎了,你们还不满意? 天元帝也没开口。 角落里单脚站立的珐琅仙鹤衔灵芝单脚落地铜香炉内缓缓散出香雾,他仍坐在那里,慢慢捻动玉珠,像一尊云雾飘渺间的佛像。 众臣子都不敢猜他的心思,一时殿内鸦雀无声。 也不知过了多久,才听佛像漫不经心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臣,”在朝堂上从不主动发言的金晖突然慢吞吞道,“以为不妥。” 他一出声,前面的赵沛就是一怔,下意识扭头看了眼: 没被夺舍吧? 无数颗花白的脑袋齐刷刷转过去,就见金晖微微抬头,仍是以那种不紧不慢的语调说:“昔日太子少詹事隋青竹赴云贵办差,授子爵;欧阳青将军赴高丽杀敌立功,封伯爵,如今秦放鹤先造蒸汽机车,通达东西,又献天女散花图纸,威力不俗,此二功劳皆未封赏。如今玉米丰收,臣听闻民间百姓无不喜极而泣,多有为其与农研学士周幼青立生祠者……” 此言一出,在场者无不惊愕。 尤其那些熟知董门和昔年卢党风波的老臣,嘴巴都要张大了。 不是,你们俩到底怎么回事? 若说是朋友,可平时见了都要唇枪舌剑几句,逢年过节也不曾来往; 若说是敌人,当年还敢同赴金鱼港办案,如今,竟帮着对方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