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此,大明的军队跟奥斯曼土耳其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大明的军队虽然人数少,但是现在人数差距还并不明显。
不过,就在大约两个时辰之后,人数上的差距开始显现出来了。
敌人的包围圈此刻已经形成,他们沿着河流方向,从三面包围了过来。
尽管这个时候,大明的攻击还在继续,但是却依旧无法抵挡住敌人进攻的脚步。
而与此同时,王守仁也加入到了战斗之中,他此刻满头大汗,反复朝着河流后方看去。
现在,渡河过来的人数还是只有不到六千人,虽然已经很多了,但是跟对面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
不过,就在敌人的包围圈推进到一定位置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
无论敌人再怎么进攻,都无法再继续推进了。
看到这一幕,王守仁的嘴角不禁又勾起了一抹笑意,因为他很清楚,敌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那就是,他们不该全力围攻。
如果是换成王守仁,他此时必然会给被困的军队留一条生路,留给他们逃生。
毕竟这场战斗的目的,其实是打断渡河的计划。
但是很明显,这群奥斯曼人并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对于围三缺一的计策毫不了解。
历史上,张宇的破釜沉舟,就是把所有退路都堵死了,然后底下士兵才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所以,这个道理就是别把人逼得太紧,一旦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
就如此,随着敌人的不断进攻,自知此战有死无生的大明士兵,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他们悍不畏死的展开了反击,然后慢慢的,竟然又把敌军给打了回去。
这个时候,王守仁再去判断战斗形式,松了口气,现在渡过河流的大明士兵,已经大概有七千多人了。
这个数量,再依靠着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短时间内已经不会被轻易突破了。
那么,胜败就是时间的问题了!
…………
与此同时,另外一边,南美洲的东海岸。
越来越多的奥斯曼土耳其士兵赶来支援了,他们据守在海岸很远的地方,展开了布置。
一旦大明的士兵开始登陆,他们就将给予最恐怖的打击。
然而,令他们感觉到奇怪的是,那些大明的舰船足足攻击了数个时辰的时间,却仍旧没有一点要登陆的想法。
于是乎,奥斯曼方面的指挥就愣住了,心里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
难不成,大明的人不是要从海上登陆?
难不成,是要渡河过来?
他想了许久,还是有些不太确定。但他此刻很清楚,自己现在的选择,很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争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