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大时代的梦 >第135章 湖笔(3)

第135章 湖笔(3)(2/2)

 推荐阅读:赤脚小医仙重生网游之气功大宗师带着仓库去远古种田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快穿之男神攻略我从天牢归来全球领主:我有一个人才市场剑王朝旷世医妃倾天下我家辅助超凶的!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善琏是个小地方,本地文人并不算多,大量的湖笔都是依靠笔庄在销售。

解放前,在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善琏人经营的笔庄,比如北京的戴月轩,上海的周虎臣等。依靠这些笔庄建立的商业网络,湖笔的销售范围慢慢扩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中国的“笔都”。

三轮车穿过一条仿古街,停在了一个古色古香的牌楼门口,这就是我们本次的目的地——善琏湖笔厂。

湖笔厂的原址是当地人纪念蒙恬的蒙公祠。走进厂区,在中庭的院子里,有一尊双羊的雕塑,原型就是善琏湖笔厂的双羊商标,这也成为上乘湖笔的重要标志。

邱明带蓝桉走上临近的一座小楼。上到第二层,只见走廊上晒着几十盘洗净的羊毛,一撮撮羊毛像是豆腐一样整齐排列着,散发出动物的膻味。

随后蓝桉跟着邱明进了车间,这才看到了湖笔制作的全过程。

今天的善琏湖笔厂,除了生产湖笔外,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湖笔展示区——各个工作环节都有清晰的解说,引导你了解从笔料区分、笔头制作、装套、择笔到刻字等主要环节。

同一般毛笔仅有17道制作工序不同,湖笔一共有120道工序。看一支毛笔好坏,关键就是看毛笔的“锋颖”。

在水盆前,邱明坐下来给我演示了“择笔”这个过程——他靠着一把小刀,将毛一根一根地梳理开来,放在接头管上。

他告诉蓝桉,得把折毛、病毛、无锋的毛都切掉,做到“光、白、严、直”四大要求,才能称得上是一支好湖笔。

一边择笔,邱明一边解释说:“好的短锋必须要跟笋一样,而长锋则必须要像竹叶一样。”

所以择笔工必须对每根毛进行分析,“如果一支笔的‘锋颖’是1公分,那它所有毛的峰颖都要是1公分,一层一层地贴上去,总共有3层。”

根据山羊毛的不同特质,羊毛又被笔工细分为19个品种,他们必须熟悉每个品种的特点,唯有如此才能在处理时做到得心应手。经过严格择笔工序的毛笔,“锋颖”完美无缺,笔尖才能既富有弹性又不会开叉。

让蓝桉颇为意外的是,虽然邱明能精准地分辨出各种类型的毛笔分别适应的字体,但他并不会写毛笔字。

而他制笔的信心,来源于湖笔通过千百年累积形成的精细而熟练的工序分工,每一种湖笔的从原料、造型到做法,都经过老师傅们世世代代的试验,早就已经固定下来,一支毛笔只要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来做肯定好写。

邱明的这番话,让我对“匠人”这个概念又有了全新的理解。

从湖笔厂出来,邱明又带我去蒙公祠,这座因种种原因被毁掉的小庙今天被以数倍的规模重建于镇东。

这座颜色鲜艳的小庙里面除了供奉着蒙恬及其夫人的崭新雕塑外,见不到太多的烟火味。

倒是蒙公祠旁的一座红墙绿瓦的古庙引起了蓝桉更大的兴趣。

走近一看,原来古庙唤作“永欣寺”,通过门口的介绍,这才知道这座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曾是善琏镇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永欣寺里面介绍最多的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禅师。果不其然,又是一位跟湖笔息息相关的人物。除了有关蒙恬的传说,目前能够查到善琏最早的关于湖笔及书法的文字记录,正是与智永禅师相关——在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中有载,智永禅师“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

邱明和永欣寺的监寺在庙门口小声地谈话,我一边听着他们琐碎的交谈声,一边慢慢地阅读有关智永禅师的史料,不知不觉来到了大雄宝殿的后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