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都市小说 > 大时代的梦 >第138章 古法造纸(2)

第138章 古法造纸(2)(1/2)

 推荐阅读:赤脚小医仙重生网游之气功大宗师带着仓库去远古种田穿书之每天醒来师尊都在崩人设快穿之男神攻略我从天牢归来全球领主:我有一个人才市场剑王朝旷世医妃倾天下我家辅助超凶的!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而让袁恒通担忧的是,从事古法造纸太苦,年轻人不愿意学,如今也只能是以家庭成员作为骨干:

“我年轻时,棠岙1000多户人家之中有近700户从事造纸行当,现在,只剩下我们一家喽!”82岁的袁恒通老人端详着一张棠岙竹纸,自言自语,眼睛里闪过一丝落寞。

他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棠岙纸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希望这门古法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让这张纸走进更多的博物馆、图书馆。

在宁波奉化萧王庙街道棠岙村,清澈见底的泉溪江穿村而过,两边连绵的竹山显得一片盎然生机。

袁家的造纸作坊坐落在溪边,分成打纸浆、烘纸房、抄纸棚三个区域。据奉化地方史料记载,棠岙竹纸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年。最兴盛时,村里光抄纸槽就有300多个。

82岁的袁恒通仍然闲不住,在仓库里收拾存放的造纸原料苦竹。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自东汉以来,延续至今近2000年。

棠岙竹纸起源于明正德年间,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这里曾是商贸古道必经之地,产自这里的棠岙竹纸随着往来的客商走出这小小的山岙,有的甚至成为贡品进入皇宫。

袁恒通17岁时拜师学习竹纸制作技艺,经过一年多的磨练,正式出师。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机械化制造的兴起,手工纸坊纷纷歇业。

最后,村里仅剩袁恒通一人,成了棠岙造纸的最后守望者。1997年,一次偶然机会,让小作坊重获生机。

老袁使用苦竹为原料造出的纸质地细腻柔韧,且久存不蛀,“可以保存1000年”。天一阁博物馆的研究员来到棠岙,请老袁研发专用纸,用于修复古籍。

每年初夏,毛竹、苦竹不软不硬纤维多,是作为造纸原料的最佳采收时节。大缸里的苦竹料一般要浸泡三个月才能加工做纸浆。

除了上好的苦竹、桑树皮、棉麻等必不可少的原料外,袁恒通还创造性地添加野生猕猴桃藤、冷饭包藤、豆腐渣树叶等辅料,这个独特配方没有文字记载,全凭他自己摸索。

60余年时光一晃而过,和纸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恒通已是耄耋之年。抄纸、烘纸等费力气的活儿已吃不消,袁恒通老人将技艺传承给了儿子、女儿和女婿。

但他仍离不开作坊、离不开造纸,总是要做些诸如收拾竹料、搅拌纸浆等力所能及的活儿,让自己心里踏实。

袁恒通的小女婿江仁尧在往抄纸槽里添加纸浆。从一棵竹子变成一张竹纸,需经过原料堆沤、捣踏、打浆、漂白、过滤、抄纸、晒纸等72道工序,整个过程长达3、4个月。

抄纸是纸浆变成纸张的过程中最神奇的一步。简陋的抄纸房里,江仁尧手持帘床,一撩、一提、一掀,薄如蝉翼的竹纸便脱水而出。

“抄纸看看简单,学起来很难。抄纸时力量要均衡,不然纸会厚薄不均。”江仁尧说道。

抄纸劳动强度大,基本由男子来做,要熟练掌握至少得苦练数月。从早晨6点钟到晚上6点钟,12个小时里,江仁尧可以抄800张纸。

小女婿江仁尧将抄出的纸码得整整齐齐。

江仁尧的双手一天到晚泡在纸浆水里,起了不少水泡,多处溃烂。在冬季抄纸,不能戴手套,与水接触12小时经常生冻疮。

抄好的纸一张张叠起,压实沥干,送进煏纸房里烘干。烘房不能开门,恒温40度。在夏季里烘纸,屋里如同蒸笼让人吃不消,藿香正气水得时刻备着以防中暑。

袁恒通的大女儿袁建兰穿着单衣正忙着将略带粘性的湿纸刷到火墙上。一堵厚重的火墙上贴满了500余张色泽润白的竹纸。只是贴纸这一个步骤就需要五六个小时才能完成。

烘干后,需要再将烘好的纸从墙上一张张揭下来,不仅要手法麻利,还不能撕坏,全靠巧劲。

院子里,一位帮工村民在晾晒制作古籍封皮的纸张。如此,三四个人分工协作,起早贪黑,作坊每月产纸仅2万多张。

让袁恒通自豪的是,自家的棠岙竹纸已成为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等一批机构的古籍修复用纸。

袁恒通以纸为骄傲,从未有过离开造纸的念头。如今,棠岙纸制作技艺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让袁恒通担忧的是,从事古法造纸太苦,年轻人不愿意学,如今也只能是以家庭成员作为骨干,棠岙造纸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