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一心谋划对付袁绍的事实时候,发生了衣带诏谋反事件。
献帝手下有人密告曹操,董承等人传说献帝在衣带上写了血书,号召之宫内人签名参与杀死曹操。
曹操一听这还了得?于是派兵进入皇宫,将董承等人抓捕。经过一番拷问指正,并搜出了所谓“衣带诏”,最终查清了事实。
董承何许人也?他是当朝汉献帝的董贵妃之父,官至车骑将军。另外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董卓女婿牛辅的部下——董卓的残余势力。
董承不甘于曹操长期“挟天子令诸侯”的现状,企图取而代之成为第二个董卓。可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董承与汉献帝商议过此事。此时的献帝早已成年,曹操对他以及他的后宫如何,他自然看在眼里,心知肚明。比起当初在长安由于郭汜和李傕二人争斗不已,搞得他神魂颠倒日夜不安,比起他逃出长安后一路艰辛跋涉,比起他到达洛阳后住在残破的皇宫里,现在许都的日子已经十分安逸了。
他当然自知是个傀儡皇帝。但他自从上台以来一直如此。安逸的生活比起令他心惊肉跳的争权夺利,他当然选择后者。所以,献帝刘协自然不同意这个危险举动。
可是,野心勃勃的董承一意孤行。他以所谓“衣带诏”作为献帝的号令,秘密召集皇宫内外可以联络上的人,密谋多日。
董承与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议郎吴硕等参与了谋划此事。
董承对王子服说:“郭汜当年只有数百人,但曾击败李傕几万人,就看足下与我是否同心了!昔日吕不韦有子楚之后得以富贵,现在我和足下也是这样。”
王子服连忙推辞:“我惊恐而不敢当,而且兵力不足。”
董承回答说:“如果事情成功,就能得到曹操雄厚的兵力,还不满足吗?”
王子服又问:“在京师有办事的人吗?”
董承答道:“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都是我的心腹。”
几次三番商议后,这几个人定下了密谋。
对于可以利用的诸侯列强,他们选来选去,最后选中了刘备。一来刘备是汉朝的“皇叔”,与朝廷关系密切,二来感觉他比较宽厚持重,比较靠谱。
刘备得知这一密谋,也是吓了一跳。但是,作为乱世中同样幻想成为霸主的人,刘备对于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自然也反感,可他却无能力改变这一切,同时也有几分羡慕之意。
董承对刘备说:“曹操对献帝极为不敬。君不记得许田围猎之事?”
刘备当然记得。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打猎时不仅与献帝的马齐头并进,还用献帝的弓箭射中一只鹿。众官员以为是献帝射中前来祝贺,曹操挡在献帝面前抢先接受大家的祝福,弄得献帝十分尴尬。虽然这一切实属犯上无礼,若在以往早已治罪。但此刻以曹操的特殊身份,他在献帝面前恣意放纵是自然的了。
刘备对董承们的密谋是否成事表示怀疑。他左思右想之后,还是签名同意参与了。他想此事如果成功,除掉曹操这个大鳄,对自己以后的道路会极其有利的。如果不成,自己最多与曹操反目,还可依附于其他豪强。
刘备没想到,曹操对他却一直以礼相待。他心里是十分忐忑不安的。那回曹操与之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句话时,刘备一想,这不是就是曹操要除掉自己的宣言吗?他一定是在在震慑自己……又联想到自己正参与董承衣带诏密谋杀死曹操,于是越想越怕,吓得手中的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