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备与诸葛亮虽然心里不是很爽,但还是听从孙权的话,来到了孙权占据的荆州地界巴陵城居住。
但是,刘备住进这里之后,每天还是郁郁寡欢,愁眉苦脸的。
诸葛亮问道:“主公何事发愁郁闷?”
刘备看着他答:“当然是局势变化,以及我军的前程。至今没打出自己的天地,我问心有愧,夜不能寐啊。”
“主公勿躁。吉人自有天相,你的好日子在后面呢。”诸葛亮安慰他。
刘备依旧闷闷不乐:“我马上就到50岁,知天命之年了,却还在这里寄人篱下,悲哉,痛哉……”
诸葛亮忽然走近刘备,悄悄对他说:“我有个主意。”
“什么主意?”刘备不得其解。
“咱们可以先向孙权借一块地,以此作为依托,作为根据地。然后再向南推进。”
“借一块地?”
刘备挠了挠头皮,说:“孙权肯不肯答?我觉得很难,应该没有可能性。”
诸葛亮笑着说:“你还没试,怎么真的不行?”
刘备说:“这次我可不能再写信了。我没脸再去求他了。”
诸葛亮说:“我来想办法。主公就不必操心了。”
刘备看着诸葛亮满怀信心的样子,觉得诸葛亮是异想天开。但他转而又想:反正他又不要我出面帮忙,随便他吧。
在刘备的默许下,诸葛亮来到东吴某地,与鲁肃见面了。
赤壁之战前夕,两个人就见过面。虽然诸葛亮与鲁肃各为其主,但两人的私交很好。他们都对对方的人品和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很敬佩,一见面就如同老朋友,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孔明先生别来无恙啊?”鲁肃一见诸葛亮就笑嘻嘻地问候。
诸葛亮应答道:“我很好。子敬兄呢?我看你气色也不错哦。”
于是,两人在某个茶馆坐定。要了茶水之后,开始侃侃而谈。
鲁肃率先开口道:“孔明先生约我见面,必定有要事相商?请说吧。”
“子敬兄善于察言观色。孔明此番前来,是要跟子敬兄商议一件大事。”诸葛亮说。
鲁肃不解:“何事?”
诸葛亮喝了一口茶,放下茶杯后,缓缓地说:“子敬觉得我家刘玄德将军如何?”
“玄德将军德才兼备,又兼礼贤下士,温良恭谦让,是一位英名的主公。”鲁肃恭维道。
诸葛亮点点头:“玄德将军又是皇叔,绝对是当今恢复汉室的第一人选。可是,他如今正面临危机之中,并无栖身之地。”
“孔明先生的意思是……”鲁肃猜测着诸葛亮的来意。
诸葛亮看着鲁肃说:“我想让子敬兄去说服东吴主公,借给我们一块地。让我们在此长期安营扎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