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沉默不语,他当然明白夫人抱怨的有些道理,只是他心中明白,文官几代人好不容易争取过来的权力,怎么可能随便让这些人出头。
就在李东阳夫妻谈话的时候,新任『荡』倭营总兵官,都指挥杨玉正在大发雷霆。
要说起来也怪不得杨玉,老将军带来了几十名家将,这些人一向护卫在将军身边,可是刚一入军,就遇到一个大麻烦。
根据『荡』倭营制度,各级军官不允许有私兵,所以警卫参军就要求这些家将先到训练营参加军训,然后由参军处统一分配。
杨玉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开什么玩笑,大明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制度。警卫参军就搬来了制度,翻到了关于警卫的那一部分,请求杨玉观看。
杨玉顿时涨红了脸,他这个老军伍并不识字,杨玉很明显的感觉到这个参军嘴角撇了撇,显然这个读书人瞧不起他。
心中甚是自卑的杨玉强忍着怒火,听参军读完了警卫纪律这一部分,无奈之下只好让家将入训练营重新学习。因为临来之前,兵部马尚书交代的很清楚,他同样需要听从『荡』倭营的制度,如果有什么不满意可以上书朝廷。
这时参军调来了一个总旗,这个总旗和他的部属五十人将作为杨玉的警卫,另外参军处宣教处也派来了一个参军,一个教导随从在身边,以协助杨玉的工作。
身边熟悉的人都离开了,杨玉十分不自在,过了两日之后,杨玉决定去训练营看一看自己的家将安置的怎么样。命令一下,不等杨玉吩咐细节,参军和教导就开始布置具体事宜,杨玉在一旁听着,觉得这些读书人办事很有条理,倒是省了他不少口舌。
等来到训练处附近,杨玉见军营布置的中规中矩,点了点头,他一马当先冲在前面,却被哨兵拦住了。等随行的参军提供了有关证件之后,登记核实之后,杨玉这才被允许入内。
杨玉虽然没有读过书,但也听说过细柳营的故事,所以等候时也不生气。等他入营之后,游击王六迎接出来,然后给他介绍训练情况。杨玉听完之后,点点头,由王六陪同四处查看。
突然间一个家将闯了进来,跪地大哭道,“将爷,您可来了,杨九就要被斩首示众了!”
杨玉大吃一惊,瞪着牛眼询问王六,“王参将,这是何道理?”
王六不太清楚,这时他身边的一个教化突然站了出来,“禀军门,杨九违反以下制度,经张都教化批准后,今日午时三刻即将处死。”
说完这个教化,噼里啪啦开始诉说起来,杨玉听完之后大怒,“只是随便出营,调戏一二女子,算的了什么?杨九在九边随着本将出生入死,几次救本将于危难之际,是本将的救命恩人,岂能随便诛杀?”
那个教化迎着脖子抗辩道,“军门,按照制度,军中纪律,您无权干预。”
杨玉听完,怒发冲冠,他猛地冲向了教化,“反了,反了,本将是『荡』倭营的总兵,竟然管不了你?”
说完,就想朝着教化踢去,王六等人连忙把杨玉和那个教化分开,王六笑着解释道,“老将军,您才过来,不知道情况,我等军事主官平日里只负责作战训练,军纪是由教化和监军负责的,这个教化说的没错,您还是赶紧去找张教化吧。”
杨玉听完,又见王六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很显然王六说的是实情,杨玉顿时愣住了,转而又羞又怒,这他娘的连自己的家将都救不了,这个总兵还有什么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