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听完有些犹豫,这件事很敏感,一个大臣同时主持几镇军务,文武兼济,总兵,巡抚以下,悉听节制。这万一要是『乱』来,谁能扛得住,所以三边总制时罢时设。
马文升见弘治沉『吟』不说话,也着急了,在他看来总制的设立是必须的,要不然明朝没办法减轻鞑靼对于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侵扰。
围绕着河套地区,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甘肃镇四镇相距不远,但各镇奉命独自承担辖区内御边任务,凡遇战事,相互无协防职责,故多有败绩。为有效巩固西北边防,必须实行集中统领。
这件事在成化八年已经有先例,他这一次只不过因循旧制罢了,当然弘治的担心马文升也猜的出来,但是现在是准备对鞑靼的进攻,要是事权不一,是要出大事的,他负不起这个责任。
南京刑部尚书闵珪在弘治五年镇压过两广苗『乱』,所以这一次也与会,他见弘治有所犹豫,站了出来,“陛下,三边总制必须设立,否则将权不一,难获成功,成化年间王越出任三边总制,故能屡获大胜。”
听到闵珪提到王越,弘治就是一肚子气,“王越才干卓越,故能克敌制胜。朕有心用起用王越,给事中竟然封还圣旨。现在尔等说要重设三边总制,若此人才干不及王越,出现『乱』事,又当如何?”
弘治的意思很明显,王越有能耐,所以他才能做好三边总制的位置,而不是三边总制成全了王越,要是换了一个人,不如王越,到时候搞不好会惹出大麻烦。
弘治说完,众大臣互相看了看,大家都猜出来了,皇帝想任用王越,这样十分保险,可是大臣们反对,他又没办法做主,只好撒气。
弘治皇帝顿了顿,又说道,“既然兵部说要复设三边总制,那就复设吧,由吏部主持廷推。”
廷议很快就结束了,张超低着头离开了朝堂,却被倪岳喊住了,“子卓,你为甚不愿意回答如何作战?”
张超摇摇头,“学生与鞑靼从无接触,岂敢纸上谈兵。阁部,这是一场大战,非王威宁不可,该是放下陈见的时候了。”
张超说完,深施一礼,然后大步离开了,倪岳看着张超的背影,叹了一口气。事实上内阁心里明白,这一仗必须王越来打,换了别人谁放心。
所以廷推十分有意思,在吏部尚书屠滽主持下,推荐了七个人,可是都被弘治皇帝否决了,无奈之下,屠滽就跟马文升说道,“此职非王越不可,否则难乘圣意。”
到了现在,骑虎难下的马文升不得不与科道官员说好话,现在还用得上王越,你们就别折腾了,所以屠滽添上了王越的名字再次报了上去,弘治立刻就同意了对于王越的任命。
到了弘治九年十月,王越入京,谁也没想到,他第一个要求就是让张超担任他的副手,同时抽调『荡』倭营陆营骑营精锐万人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