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越与马文升撕『逼』的时候,张超也同样忙的不可开交。对于这一场战争的胜负他并不太担心,毕竟『荡』倭营的战斗力摆在那里。他的任务是招募训练军人和粮食辎重,只要做好了,想必没有什么大碍。
整饬军备一事由张超主持,由王守仁负责日常训练,以参军处和训练营为核心,从『荡』倭营抽调得力人手,又从甘肃,固原,宁夏,绥远四镇辅兵和沿边百姓那里挑选五万人,另外从投降明朝的蒙古人也就是土达和善于骑『射』的边人挑选万人作为骑兵,以『荡』倭营的体制组建复套军。
在未来这只军队和他们的家人将作为驻扎河套的守边兵团。为此,张超不惜训练新军,也不愿意与九边旧军扯上关系。
他这个练兵计划明显与王越的想法不同,相当于以『荡』倭营为模板,训练一只新军。王越看明白了张超的计划之后,叹息了一声,很显然张超并不信任九边驻军,宁愿重新招募,也不愿意与旧军凑在一起。
由于『荡』倭营的出『色』战绩,朝廷一直有心推广『荡』倭营的模式,只是由于勋贵的阻拦,一直难以实现。
张超这个计划呈报之后,兵部眼前一亮,扩充『荡』倭营,然后再见机压缩旧军,如此温水煮青蛙,虽然缓慢,但总有一天会达成目标。但是这样一来,新军的战斗力不知道怎么样。
张超的说法是,复套军的战术不同于旧军,旧军那一套用于新军恐怕会水土不服。张超也希望有一部分年青的基层军官充实军队以提高战斗力,但是需要重新训练以适应『荡』倭营的体制。
所以根据张超的请求,兵部从各地抽掉了数百名有作战经验的年青军官充作千户百户。好笑的是,这些人大部分是被所部主官挤出去的,要么不通人情,要么做事刻板,张超审查之后发现,这些人反而很适合新军的需求。
另外复套军也招募各地的读书人充作教化,这一点得到了礼部和国子监的大力支持,很快人手就齐备了。
因为『荡』倭营从两千多人到现在五六万人,有了一套十分成熟的扩军模式,所以张超除了偶尔上上课,抽查一番,主要精力并不在此。
他目前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后勤上,如果新军成型,到时候加上其他辅助的人员,差不多要动员二十多万人,尽管可以通过水路运输一部分物资,但是黄河的条件十分恶劣,要是遇到凌汛怎么办,他必须做好充足的打算。
二十多万人需要的军饷粮食,还有数万匹战马需要的豆草,新军需要打造的战车,火炮,火铳,火『药』,行军需要的帐篷军服,每一样都是天文数字。
朝廷原来预备打仗的一百万两远远不够,经过营务处计算,这个数字至少需要翻几番,所以张超报给朝廷的军费开支是五百万两。
当户部拿到这个开支时,头皮发麻,目瞪口呆。就算有了日本金矿又如何,朝廷多出来的钱到处都有用处,哪里不需要用钱,就算有些结余,也不能这么花呀,怎么可能为你这场战争花上这么多钱。
你张子卓不是能耐吗,也想想办法跟讨伐日本一样,不让朝廷花上一分钱呀!
张超气的差点一口盐汽水喷死叶淇,鞑子连衣服都没得穿,这一仗除了捞到一些马牛羊之外,亏本是必然的。
可是这是复套战役,只能往宽处想,而且一旦胜利,三边四镇至少可以减少一半的军费开支,这样一算,怎么都是赚的。
但是叶淇就是一个字没钱,除非你张子卓有本事从钱庄贷款四百万两。
所以张超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就提出了一个国债计划。他希望以佐渡金山为抵押,发行四百万两的平鞑十年期国债。
国债年利率高于济世钱庄的存款利率,达到每年10%,不考虑复利,约定以五年为期,每年归还本息八十万两。
当这一套方案弄出来之后,户部尚书叶淇恨不得敲开张超的脑袋看一看,他是怎么想的出来的,很明显这是透支未来用于筹措战争经费。
因为这一套体系谁也没有玩过,所以叶淇也不敢做主,只好领着张超来到内阁,内阁又喊来其他的部院大臣,大家坐在一起商议这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