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可以了解民情,知道施政得失,张超举汉武帝汉宣帝为例,这都是喜欢『乱』窜的君王,所以张超认为走一走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安全措施要做好,他建议皇帝直接挑选一批人来负责此事,皇帝外出时,要告诉内阁首辅,防止出现找不到人。
明威看到这封奏折时,有些吃惊,“父亲,这恐怕不合士林之意吧。”
“士林之意?为父行事什么时候要听士林的意思,你要知道为父自己也有一套治国的理论,那些迂腐的旧东西只是敲门砖罢了,你以后少沾,多看看为父的书。”
听张超语气很不客气,明威低着头称是,张超见他虽然嘴上服软,心里恐怕不以为然,不得不解释道,
“大臣们害怕皇帝微服,最主要不是怕天子出事,一是怕天子『乱』来,二是怕看到他们违法『乱』纪的证据。你日后要从政,要明白这些,什么是说一套,做一套,不要被别人嘴上一套给骗了。”
明威一直奇怪,父亲也是士林的一员,为什么总有这么多阴谋的想法,这与过世的徐阁老所说的以诚待人差异太多了。但是父亲绝不会欺骗他,那到底是谁错了?
张超拍了拍明威的肩膀,“世上君子是有,但大部分人还是为利驱使,特别是入了官场,利益差不多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有人求名,有人求利,名利名利根本分不开,名本质也是利。
有清名的大臣多了去了,比如马天官刘兵部,哪一个不是名望很高。
可是马天官脱不了追求家族之利,刘兵部也脱不了追求自身的清名,这与刘瑾这样的小人本质上又有多大区别?
所以在为父眼中,根本没有君子小人之分,为父区别的标准很简单,看他们是否胜任所在的官职。胜任的就算人品不好,该用还得用,但是要加强监管。
这些东西我都在运河谈说过,你呀,真要好好读读,你也大了,不能再稀里糊涂了。”
听张超这么说,明威心悦诚服,“孩儿明白了。”
张超的奏折呈上,司礼监文书房首先看到,然后呈报给内书房,正德看到简报后,却是十分感动,他对着身边的刘瑾等人说道,“若是其他科道官员都如张师傅这般待朕,朕何忧之有,老张,你孔武有力,这个专门保护朕的机构,你来组建。”
刘瑾张永低着头,连连称是,但是刘瑾眼望地面,却是有些忧心,张超竟然这么得圣恩,这可如何是好。
内阁看到奏折后,互相看了看,犹疑不定,张超这说法太过骇人听闻了,难不成皇帝『乱』窜还可以成为明君不成?
只是张超为皇帝微服提供了理论背书,虽然他们都不同意,但是成立一个保护皇帝的临时机构,而且皇帝出外要与内阁通气,这绝对符合他们的意愿,所以只得捏着鼻子认可了。
但是张超的说法召来了科道御史的强烈抨击,甚至有人跑到张家劝说他,不要逢迎天子,要多多规劝进谏才是。
张超也不跟他们理论,他在内阁与刘健等人谈话时,十分不屑的说道,“此等人沽名钓誉,通过卖直进谏,显君之恶,扬己之名,使天子厌恶我等儒生者,正此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