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宏进入军机房,张超也给了他一件大礼,他毫不客气的废除了正德二年宁王复卫的圣旨,军机房找了个理由解散了宁王辛辛苦苦组建的军队,可怜的宁王,他刚刚组建训练完成的军队,就这么给解散了,真是欲哭无泪呀。张超知道宁王决心很大,估计他会继续贿赂朝中大臣,不着急,猫抓老鼠的游戏还可以继续玩。
这样一来费宏的态度就好了不少,军机房也少了一些磕磕碰碰,而大佬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科道御史又被清洗了一番,朝廷立刻就清净了不少。
张超琢磨着应该搞一些惠民的事情,招揽一下人心,为后面的改革打下基础。古往今来,从教育下手是最划得来的,张超也不例外,他决定修改一下大明的科举制度。
当然不像被冷冻的焦芳那样赤『裸』『裸』,虽然他也同样动了各省的举人人数。大明两京十三省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逼』得朱元璋搞起了南北榜,后来又加上了中榜。
张超拿出的方案就是必须保证每一省至少要有一定数目的举人,在这个基础上按照每省人口进行调节,而且保证每一个省的举人数目要大于从前。除此之外,按照前三科会试的成绩各省会有一个不同的等级分,以奖励那些教育干的好的省份。
经过这一番调节,每一省的举人数目都比从前有所增加,而南直隶得到了最大的好处,正德五年南直隶乡试的举人名额就增加了一半。
增加一个举人就意味着增加一个官员,骑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同时意味着朝廷的收入会下跌一点。但是即便如此,大明的士大夫们也甘之若饴,困难的是朝廷,亏得又不是他们,怕什么。
张超同样不以为然,他巴不得土地兼并更加厉害,他好增加海外的移民,至于财政收入,不必担心,大明的国债还可以多发行几期,至于以后,谁在乎,想办法再去找金矿吧。
除此之外,张超下令科举考试不允许出现截搭题,那么市面上『乱』七八糟的模拟题太多导致区分度不够的问题,张超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实行分数制度。
从现在开始,大明将在院试,乡试,会试实行考分制度,也就是说每一场的总分是一百分,三场下来就是说三百分。
而每一道题都有相应的分值,每一名阅卷官都会打分,然后去掉得分最多的和最少的,取中间值。
而对于出现严重错误的试卷,比如该避讳的地方没有避讳,写错字等等,张兵部给你一个重新挽回的机会。出现错误的那一题对不住得零分,但是其他题目还可以继续被考察,不会被一下子废黜。
最后的总成绩按照得分排名,如果出现得分一样的考卷,则以第一场得分高的排名在前,如果还没法区分,则以第一场第一题得分高的排名在前。
因为实行百分制,必然会使得阅卷的任务更加繁重,所以张超要求增加了阅卷官的数量,另外新设统计官,以核实成绩,不会出现错误。
当张超将这一套改革方案提交给三位大学士时,李东阳立刻明白了张超的用意,张超虽然有私心,但是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后两场的地位,这十分有利于实用『性』人才的选拔,对于这一点内阁三位大学士都十分认可。都是做事的,他们当然明白朝廷需要做事的人,那种只会读书的书呆子越少越好。
除此之外,分数制的实行使得考试的客观『性』得到加强,避免因为考官的个人意志导致人才选拔出现偏差,也增加了考场做手脚的难度,这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公正。
而张超的私心在于他很明显想大幅度增加南直隶举人数量,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刘瑾焦芳的错误,他又增加了其他各省的名额,还振振有词找了一大堆理由,还有一个计算公式,这样似乎显得很是公平。真是难为他了,想的这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