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楚朝洗漱完后,他就带着滚滚朝治安司衙门走去,反正现在急而不得,倒不如好好休息一下,四周走走看看。
次日便是女帝的登基大庆,便是连大明宫内都充斥着喜庆的氛围,在这两日内,大明宫内的宫女侍臣都已换上了象征庆祝的红衣绸缎,宫殿琼楼到处可见华丽布置。
听说礼部的官员们把古色古香的大明藏书阁都挂上了几条艳丽彩带,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但就是图个开心嘛!
这几天晚上长安城内的烟火是从未停歇,外地来客无不大开眼见地看到一副“巍峨大观,天下流火”的壮丽景象。
烟火出自逐鹿之地,他们那儿最早开始有年兽传说,因此每年过年用火炮驱赶那从来没人见过的“年”兽就成了一大传统。
在悠久的时间里,稷下学宫机关学院的学子们对火炮进行改良,首先是做成杀伤力极小的鞭炮,再然后就演变成了在点燃引信后可冲上云霄绽放火焰的烟火。
不过当烟火流传进大唐之后,那才是真的一发不可收拾。
大唐百姓们对这有如此神奇功能,十分华丽炫酷的物件广为好评,价格略显昂贵对钱袋子的充足程度一直是大陆之首的大唐百姓们可不算个什么事。
而商人们在看到这烟火在大唐这么受欢迎,便开始重点地布局宣传,渐渐地,烟火就演变成为代表盛世繁华的象征之一。
每至过节就燃放各式各样,愈来愈盛大华丽的烟火,也成了大唐的习俗之一。
坐在酒楼靠窗处,一边欣赏漫天烟火,吃着长安大厨们的拿手好艺,再来上一坛地道的南街美酒。
这长安之行,已经可以说完成一半了。
说到这,楚朝想起了曾经和耀讨论稷下学宫时,听他说过的一句话。
机关术终将流向民间。
这句被无数机关术修者奉为圣经的话出自机关术“百用平民流”创始人之口,一千年前,那位出自海都、被无数机关大家看好的机关术天才并没有去研究制造什么战争兵器、反而是与自己故乡大相庭径的选择另外一条道路。
既不是海都一直致力的“枪火战争流”,也不是当时稷下学宫盛行的“高位创界流”,这位机关术天才自弱冠之龄走进稷下学宫,抛起了赖以成名的枪火战争流的机关术作品,反而是用一生的时间将发明了无数造福运用于百姓生活中的机关术物件。
他最伟大的成就就是让世人知道了,原来机关术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事物,就算是咱小老百姓,也能够用得上!
“百用平民流”自其手中兴起,相传当时他的门徒曾建议他为这个流派取个比较大气高端的名字,而这位不过知命之年便已经成为万民敬仰大陆拜行的宗师大家却说咱这门技艺本来就是为了平民百姓而起,贴点地气难道不好?
当时老夫子听了都连说三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