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与女官说完, 则天皇帝又将视线转向一旁的李令月, 问道:“你对这尊玉印有多深的了解?”
李令月笑了笑道:“不瞒母皇, 儿臣得到这玉印之时因为一些缘故差点走了宝, 之后请来翰林学士赵大人鉴别之后,才知道的玉印有着了不得的故事,或者说传奇。”
则天皇帝点点头:“赵大人可是满腹学识之士,他对古字和古物都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 朕遇到棘手的古物鉴别, 都是靠他替朕一锤定音。倘若能得到他的认定,那必定是**不离十了。”
说着话的则天皇帝看了眼手中的玉印, 笑了笑道:“先别急着把它的身世道破, 让朕好好猜猜。”
李令月没有说话, 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则天皇帝又将玉印端详了片刻,开口道:“这玉印保存极好,几乎没有风化侵蚀痕迹, 可从其包浆和沁『色』来看, 成玉时间至少在千年以上。印纽雕饰五龙相缠相交, 这样的器物造型是战国时各诸侯国使用的最高的印鉴规格, 这应当是战国时期的王印。”
说着, 则天皇帝又将转到玉印底部, 当说得眉飞『色』舞的她看到其中歪歪斜斜的刻字,不禁蹙了蹙眉嘀咕道:“瞧这字体不像战国时期的大篆,金字,倒有点秦灭六国之后实行的统一文字小篆。”
见则天皇帝陷入困『惑』, 李令月为了帮她挽尊,急忙替她找补道:“母皇好眼力,这的确是小篆。”
则天皇帝点点头沉默了片刻,待思绪她了眼李令月,不紧不慢道:“如此说来这是一尊秦王印,篆刻这几个字莫非就是传说出自李斯之手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时,李令月恰如其分的将赵大人抬了出来:“儿臣对古字没有多少研究,是请来赵大人做过仔细鉴别,才得出结论这玉印上的小篆的确是出自李斯之手。”
则天皇帝已经对玉印的身份了然于心,她看了眼玉印上被黄金补着的缺角,似乎也知道王莽『逼』宫夺印那则的典故,心中不免唏嘘的轻叹了声:“那么以赵大人之见,这尊玉印就是传说以和氏璧所制的传国玺?”
听到这话,李令月就知道了则天皇帝的心思,便依葫芦画瓢的回应道:“赵大人的确是这么说的,他这么说儿臣也是这么听,毕竟这传国玺一则被坊间传得神乎其神,未免又夸大其词失真之嫌。再则传国玺失落已久,围绕在它身边的传说很多,确切的记载却鲜有。”
说到这里,李令月暗藏心思了看了眼一旁的则天皇帝,见她面无表情站着没有言语,瞧不出她任何心思,李令月只好出言试探道:“儿臣对古物没有过多深入的研究,加之眼界有限,难以禀明真伪,之所以献给母皇也是有一些独到的心思。首先不论这玉印是否是传说中的传国玺,它都是
一件品相极佳的传世之物,儿臣不敢私藏,觉得献给母皇鉴赏,才能符合它的传世品相。”
“其次,若真是传国玺无疑,那儿臣更要献给母皇,因为它毕竟有着得之得天下的谶语,大周盛世太平,万国来朝之际,母皇又获得如此非同一般的天降祥瑞,无疑是老天爷对母皇这样的圣明天子最好的赞许和嘉奖。儿臣相信,以母皇远见卓识的龙睛慧目,定能对这尊玉印给出最佳的甄别。”
一直沉默不语的则天皇帝终于发话道:“你是如何得到这尊玉印,朕想听听。”
李令月知道则天皇帝定会问明这玉印的由来,她早就未雨绸缪杜撰一个符合天降祥瑞的故事。可为了不让则天皇帝看出这一点,她故意装作理清思绪的样子,沉思了片刻方才开口道:“儿臣不敢欺瞒母皇,说起这玉印的由来,儿臣不知该用光怪陆离,还是神秘莫测来形容。总而言之,这些开始于儿臣的一个梦。”
听到这话,原本神情严肃的则天皇帝竟透『露』出一抹难以捉『摸』的笑意:“梦?怎么样的梦?”
李令月道:“大约是在一年前,儿臣像平常一般睡下,竟梦到自己到了秦朝咸阳宫,之后被两个自称是祖龙侍者的男子请到了宫中,见到了男子口中的祖龙。最初,儿臣并不知道祖龙究竟是何许人,只见他穿着衮服威风凛凛自有一派王者之气,他极为礼貌周到的设宴款待了儿臣。”
“在席间他极为赞赏的聊起如今大周太平盛世,万国来朝的繁荣之景,更是将母皇这位千古女皇不惜溢美之词的赞扬了一番。当时儿臣并不知道自己身在梦中,见他这位国君对母皇如此欣赏,便问及他的姓名说要引荐,他告诉儿臣,他是生则立大秦万世基业,死则护华夏永世不衰的祖龙。”
“他还很不客气的说倘若母皇见了他,还有尊称他一声祖师爷。儿臣觉得这祖龙太过张狂,便找了个借口要告辞离开。临行之际,祖龙吩咐身边的侍者给了儿臣一个锦盒,说是托儿臣带给母皇,算是他对母皇嘉奖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