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休息,却也不是什么都不做。陆大丽只看到,书虞埋头在草药堆里,左抓一把,右抓一把,也不知道在忙活什么。
晚上,她将几个香囊,几个纸包,几个小瓷瓶分别摆在柜子上。
“这是什么?”陆大丽好奇道。
“香囊里是能醒目明神的草药,日常佩戴,对身体有好处。纸包里是几种保健的药,日常泡水喝,给您和两位婶子,防止刺绣把眼睛给毁了。”
“保健?”这个词对于陆大丽来说有些陌生,毕竟这年头,有的是人连病了都没钱抓药,更别说没病还自己找药吃了。
就算是有钱人,也只晓得找人参,灵芝一类的补药补身子。
“人的身子,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不是没病,而只是病痛没有达到表面,所以我们便不注意,然而等真的察觉,那便晚了,不好治或者不能治。”书虞解释道。
在她生活的时代,保健观念根植于每个人的大脑。
小孩子喝补脑口服液,年轻人吃维生素,许多女孩子还会喝胶原蛋白,葡萄籽,中年人补钙,老年人更是保健产品不离手,样样都想来一遍。
只是,在古代,这些东西还不成熟。
书虞想在镇上开药堂,便准备大开保健品市场,因为如论现代还是古代,其实大家的需求是不变的,想要美貌常驻,想要身体健康,想要青春活力……
这年头的豪绅只知道山珍海味,人参灵芝,是他们只认这些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若是书虞推出能够代替这些的保健药品,绝对会有人买。
当然,书虞也不止是想做有钱人的买卖,对于平民百姓,她也可以尝试着推出有针对的药品,譬如绣娘这种费眼睛的,便需要明目的药。
譬如泥瓦匠,木工,总是与灰尘脏东西打交道,时常咳嗽,便需要润肺的药。制作这些药的成本,并不需要很高,售价自然也能定的很亲民。
既然书虞说了,要在古代打造一个具有国民度的医药品牌,那么就真正做到让现代医学惠及古代,她不是技术工种,做精密仪器什么的,还是不要想了,只能从药上发挥。
“听起来有道理。”陆大丽听得一知半解,拿过香囊,闻着里面的味道并不好闻,但也不刺鼻,不过书虞说有效果,日常戴着,倒是能起到安心的效果。
她将书虞做给苗兰芝和桂花婶的香囊和纸包都收好,打算明日给她们。然后又有些好奇的指着几个小瓷瓶:“这又是什么?也是对眼睛好的?”
书虞摇了摇头:“这是抹在疤痕上,可以淡化伤疤,甚至将疤痕完全去掉的药,不过这个药还不成熟,配方上可能还需变动。”
正说着,陆平安从外面回来了。
书虞捧着瓶子过去:“平安,帮我个忙,能帮我试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