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的方法简单的描述如下:用长刀将牛肉切成十分薄的大片,配以甘草、丁香、草果等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板子上,放到阳光下晒去水分,再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温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渗满纯香麻油,撤上少许花椒粉密封,待其入味。
但是自然界的光线不太够用,刘大胖没耐心慢慢等待,他打算在牛肉上支起一个架子,摆上聚焦光线的放大镜,对准下面的牛肉片。让两个人出去看着,每隔一段时间移动一下放大镜,给牛肉翻个面,使之均匀受热。
原本十多个小时的晾晒时间就可以压缩到半个小时。不过这样做出来的灯影牛肉肯定不如正常晾晒的口感好。由于时间紧迫,刘大胖不得不出此下策。但是刘大胖自信,他能在其它的环节上加以弥补。
心中有了计划,刘大胖再不犹豫。首先,他选用牛后腿上的腱子肉,去除浮皮洗净,切去边角,用精湛的刀工片成大薄片。
牛肉片放在案板上铺平面理直,均匀地撒上炒干水份的盐、各种香料。裹成圆筒形,采取上述的方法晾至牛肉呈鲜红色。
若是正常晾晒的话,夏天大概需要十四个小时,冬天的时间更长,没个三五天是晒不干水分的。
接下来将晾干的牛肉片放在特制的烘炉内,平铺在钢丝架上,用木炭火烘约十五分钟,至牛肉片干结。
牛肉片上笼蒸上三十分钟,这时候取出,切成4×2厘米宽的规整小片,再上笼蒸约一个小时,取出备用。
铁锅烧热,倒入菜籽油至七成热,放入提前切好的姜片炸出香味,捞出姜片。
关火降温,待油温降至三成热时,将铁锅移置小火灶上,分批次的倒入牛肉片浸炸,这个过程一定不能着急,要一点一点的炸透,否则会失去香酥的口感。
滗去三分之一的油,加入绍酒拌匀,再依次加入辣椒、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掌勺颠翻均匀,起锅晾凉淋上芝麻油,即制作完成。
这样做出的灯影牛肉,不但具有色泽红亮、麻辣干香、片薄透明、味鲜适口、回味甘美的特点,而且富含高蛋白,低脂肪,能补脾益气,养精血,强筋骨,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营养成分极高,既保持了牛肉耐咀嚼的风味,又久存不变质,是一道集美味和营养的名菜。
这是纯手工制作的,自然比食品加工厂的流水线产品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
阿思眼中绽放光芒,眼前的这盘灯影牛肉以一种半透明的状态呈现,其肉片之薄,拿在手中,用手电筒一照,即可透出物象,牛肉的纹理清晰可见,如毛细血管一般,反射出红色的图案,就像皮影戏中的幕布,怪不得叫做灯影牛肉呢,对这种现象形容的恰到好处。
与她当初吃到过的‘灯影牛肉’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仅从外观上,差距就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的食物,简直是艺术品一样的存在,只是欣赏,心情就不自觉地愉悦了起来。
徐攸之没有阿思那种对美的捕捉力,他在意的是这个东西味道怎么样,别看上去花里胡哨的,吃起来难以下咽,那他肯定不会买账。
徐攸之夹起一块红里透亮的牛肉片,咬了一口,只觉这灯影牛肉香脆可口、麻辣适中,牛肉的鲜味和香味在口中逐步发酵,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见到好吃的,唐小巧也来凑热闹,她不客气的夹了几片牛肉,品尝后,便觉得这灯影牛肉片薄化渣,到嘴里立刻软了下来,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穷。
唐小巧和徐攸之都是第一次吃灯影牛肉,两人没有失望,这道菜虽然不能称之完美无瑕,但达到了心中预想的期待。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刘大胖就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一道正宗的灯影牛肉,不夸张的说,他的厨艺已到了大多数厨师仰望的高度。
要是其他人,早就告诉阿思条件有限,暂时做不了这道菜,你换一个别的吧。
遗憾的是,面对这样的美味,阿思依旧不能品尝到它的味道。
于是她向刘大胖提出了一个请求,可不可以多做一些灯影牛肉。
这种食物保质期久,能放很长时间,她想带回去等味觉恢复了以后再吃。
阿思怕对方觉得自己过分,提出高价购买。
刘大胖当然不会收阿思的钱,“客气什么。”在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里,钱够用就行,多了也没什么用处。
阿思好不容易来一趟,刘大胖不可能只做这么一道菜,又问她还想吃什么。
这次阿思有点拿不定注意了,倒不是没有想吃的菜,只是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十几道菜的名字,可她的胃口有限,不能逐一的全点一遍,一时间不知道选哪个好了。
阿思想看一下川菜知名度最高的几道菜在真正的川菜大厨手下是怎样的。
虽然像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东坡肘子这种声名远扬的菜,全国各地都能吃到,但那些大多经过了改造,不同地域的厨师们添加了自己对美食的理解进去,早就不是正宗的口味了。
甚至有的菜被改的面目全非,除了名字没有变,菜的内容,包括原材料和做法,有了非常大的偏差。
酸甜的麻婆豆腐、咸鲜口的鱼香肉丝,都不是什么怪事了。
因此,阿思不确定自己曾经吃过的是不是正宗的川菜,况且那些厨师和刘大胖不是一个级别的……同一道菜、同样的做法,到了刘大胖手里,就能上一个台阶。
最终徐攸之给出了建议,“要不咱们吃麻婆豆腐和东坡肘子吧。”
徐攸之舔了舔嘴唇,他对豆腐情有独钟。鉴于一荤一素的搭配,所以又选了个肘子。
“就这么定了。”
这两道菜符合阿思的心意,同时她有意照顾徐攸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