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狐疑的瞧着这个小不点。
“这就写完三篇了?”
“给朕看看!”
李世民也不啰嗦,他已经决定。
一旦认定李治在瞎写,发挥儿童的“天真烂漫”,要狠狠的惩罚他!
“抄多少遍经书才足够?扫皇宫,挑水……任他挑选!”李世民心中已经浮现想法。
拿起写满墨色文字的纸张,李世民目光投放了上去。
“曰:在上不骄,高而不包。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包,所以长兽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李世民面色改变了!
这篇文章不出自韩愈王安石等文学大家,作者离当前的时代相当近,初唐四大家王勃!
就是写来滕王阁序的那个人。
虽然只活了二十六岁,但一生相当传奇,特别他身上表现的才气在整个华夏文学史上都可名列前茅!
这个人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天才。
什么叫做动笔满卷锦绣!
散文讲究应用诗文里的平仄音律,是无可争议的写文章最难的文体。
而王勃可以信手拈来,根本不用思考,落笔的时候各种音律已经对齐工整。
所以看他的文章,往往都极为惊艳,诵读朗朗上口。这哪是一个个文字,分明就是满篇的才气啊!
这篇文章也不过是王勃的随笔,但里面也充分展现了他的风格。
对仗极为工整,字里行间每一个字的使用,摆放顺序都极有讲究。
这种文章完全就是拿来炫技的!
很快,李世民就目瞪口呆了!
文章内里的乾坤他显然也立刻发觉了!
这……怎么可能啊?
写文章的终极之道便是把音律之道夹杂进去,这种文学素养,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苦读十年诗书,或能勉强进入这种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之后也要分高下!
不可能全篇都对仗那么整齐,这个时候就看完成度!
当然,你可以说专门去追求对仗的完成度,百分百不成问题,但这种时候,文章本身的核心往往就被割裂了!
怎么追求这两者的平衡,就是文章的终极之道!
现在,李世民居然看见李治刚才奋笔疾书,花了不到一炷香写出来的文章,居然已经触摸到这种终极!
他怎么能不震惊震撼啊!
心里简直无以复加了!
这是别人奋斗三十年都不见得能拥有的造诣!
妖怪,李治绝对是个妖怪!!
“父皇、父皇!”李治在旁边开口叫喊。
他看见李二父皇的神情都凝固了,瞪大眼睛,气都喘不过来的样子。
他心中好笑极了,但又真怕他的身体吓出什么毛病来,所以开口叫喊。
李世民听着喊声,回过了神来,目光呆滞的望着李治。
他很快又把剩下两篇看完。
然而,他长长的仰视眼前的虚空,真的怀疑人生了!
如果说第一篇是为了炫技,后面两篇就相当沉稳,脚踏实地!
截然不同的风格!
是的,这是出于韩愈、王安石的作品。
这两人属于标准的古文改革派,反对的就是文章一味追求格体对仗,言辞精美,主张文章要写实事儿!
李世民看到,三篇文章,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所以李治这是在向他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