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奴婢这就去。”
“此事事关重大,从今日起你们便去御书房待命,什么时候将书抄完,什么时候回来。”
两人齐齐跪下,“奴婢明白。”
安排好这一切,沈书闲看到箱子里的一本《劝学》,拿起离开。
她回到大殿,蝉衣正吩咐侍卫们将装满书的箱子搬走,而这时西亚长公主恰巧醒来,她看着一箱箱的书被搬走,疑惑地问:“这是?”
“为勤学书院准备的启蒙书,还有一些工具书,等晚些姑母就知道了。”
“这么多?你为了百姓可真是舍得。”西亚长公主调侃道。
“想要让他们成才,哪儿这么容易,自然是得付出些代价了,朕拟定了课表,准备将学习的百姓分为三部分分开学习。”
沈书闲招手,宫人递上她拟定的课表,她将课表摊开解释道:“以年龄划分,孩童至少年以启蒙教育,奠定基础知识为主,青年学子主要建设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中年和老年则主要学习技术。”
“技术?”西亚长公主第一次听到这么新颖的词语。
“朕曾命人去民间查访,各行各业虽有技术,可传播却并不广,一般都以家传或师传为主,剩下的都是些野路子,朕想将这些人整合一起,让他们担任先生一职,传授百姓正确的各行技术,百姓们可各自选择自己学习的技术,再就近安排学习,手上有技术,以后便不愁挣不着银子。”
“技术可是工匠人的命根子,想要让他们将手上的技艺传给旁人,不是姑母打击你,实在是难啊。”西亚长公主表示不看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给到足够的价格,总有人愿意,工匠都是靠手艺吃饭,朕并非让他们倾囊相待,只是想让这些工匠们将基础的技术教给百姓们,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至于往后会如何发展,靠的还是工匠自己。”
“陛下的意思是,您只是给工匠和想学习的百姓们牵线,让他们学有所长,至于学成后该如何,由他们自己选择?”
“是。”沈书闲点点头。
能够拥有一项技术是人在这世上立足的根本,北周的工匠在诸国是数一数二的,若能批量培养,日后对北周的成长必定有无法估量的好处,不仅仅是工匠,还有其他行业,她要的是百姓们全面发展。
这个想法有些类似于她前世的学校,只是她根据北周目前的情况做了一些改变罢了。
“此事难,匠人脾气执拗,在他们眼里手上的技艺就是吃饭的碗,绝对丢不得,不过陛下的提议倒是可以一试,北周各城池匠人不少,但好的匠人年纪都不小,他们都是从小开始学习,唉!”
西亚长公主摇摇头,“陛下若信我,不如,我命人替陛下去民间走一趟,总不能书院建好了,却没有教本事师傅?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此事,有劳姑母,朕替想学习手艺的百姓们谢姑母成全!”
“都是陛下的提议好,本宫不过是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事关勤学书院,本宫还想同陛下好好地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