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潮送来元宵机后,产量提升不少。
但想日产几千斤,那还是做梦,它一天不间断地干,也只是三个工人的产量总和。
所以工人还是得手摇,只是机器跟工人一起干而已。
按天计算工钱,压根带动不了积极性。
她是按照产量来算工资。
他们这次做的汤圆大小适中,一斤大概有十五个。
按照老把式的速度,一天最少能滚出一百斤,有个动作麻利的,差不多一天弄出一百五十斤。
临近年关,叶穗给一斤二分钱的报酬,也就是说,一天挣到两块多是轻而易举的。
按照现在的薪资制度,他们加班加点弄的话,一个月一百块不要太简单。
而且,厂里不是还有做馒头的婶子们吗?
叶穗说过,只要他们忙完本职工作,下班后也可以来滚元宵。
也是按斤数来计算工钱。
她先前也说过,正月厂子不停工,要是不愿意放假,想继续工作的,除夕到初五,是双倍工资。
这年头,别说休息最重要,跟家里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生活的真谛。
屁。
没钱饿肚子才可怕。
挣钱才是硬道理。
能拿双倍工资,大家对她感恩戴德。
都是辛苦钱,叶穗从来不在这上面克扣。
而且叶穗没说的是,等到大年二十八放假那天,所有人都会有一笔小奖金。
钱不多,但也是意思。
…………
自打有机器加持,叶穗一天至少能生产出三千斤的元宵。
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正月十五之前,他们肯定能大赚一笔。
元宵步入正轨,她就能腾出手了。
这边让马婶子跟她妈帮忙照看。
她们不用干活,只需要把每日用了多少原料。
工人摇出多少斤元宵,记录好就行。
她要靠这些,给人算工钱。
忙得差不多,终于可以去食品厂,看她的饼干跟小面包生产得如何。
叶穗这次是结合着市食品厂闲余的生产线,特意购买的方子。
一种是小面包,一种是饼干。
小面包就是那种很简单,用水面鸡蛋发酵粉牛奶做的小面包,蓬松酥软,点睛之笔是在熟了后,在底部添加的那些糖。
高温之后,糖水蒸发,变成甜滋滋,脆生生的糖渣,其实就是简易版的蜂蜜小面包。
眼下市面没有,靠口感肯定能占据一席之地。
而且这种面包生产起来也简单,口味也不错。
叶穗是做过大量市场调研后,才购买的。
至于饼干,也是大致相同的几种原料,就是分量不同。
中规中矩,没多亮眼,但也是乡下人家走门串户,最欢迎的那类饼干。
她算盘打得好啊,两款产品,城市跟乡下都能卖的火爆。
原料都已经到位了。
合同也都签好了。
总该投入生产了吧?
但到食品厂一看,那两条生产线还在落灰。
哪有预料中,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叶穗真的傻眼了,把杜三喊了过来,本来是想发脾气,但看见他脸肿了一半,嘴上都起的口疮,话都说不利索的样子,那股气又压了下去。
人都着急上火成这样了,她还怎么去指责。
“怎么回事?”
杜三说话困难,但还是把来龙去脉说了一下。
他把生产前工作全都做好了,设备洗了,面、鸡蛋全都拉了过来,就等着二商局领导给批白糖了。
只要白糖一到,马上生产。
可杜三在商议好的日期,去二商局讨要了。
可能是他人微言轻,那头没人把他放在眼里,去找了好几圈,那边不是说,领导没在,就是白糖还没送到。
让他不要急。
不急?
那可能吗?
叶穗把生产交给他,他就得担起责任,用叶穗的话说,将来他是要担当大任的,总不能这种琐事都处理不好。
一个劲去麻烦叶穗。
她本来就在为元宵生产的事着急呢。
事压着压着,人就急成这样了。
叶穗听完后,也是勃然大怒,看碟下菜的事,她不是没遇到过,但板上钉钉的事,这也能出变故?
是,这次她要的白糖数量是多,依靠二商局的职责,是不可能把指标分她这么多的。
而且临近年前,也正是买糖的高峰期。
他们数量上供应不过来,她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