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说的哪里话,只有吃了小的的鸭子才能收钱,若是公子没有吃到鸭子,小的哪敢收钱,小的这就去准备三十文一只鸭子,还请公子提前准备好铜钱。”
“速去!”
那小贩倒也干脆,提着转身飞奔离去,郑三九看着那小贩的背影说道:“东家,这小贩倒是个人物,可惜没有机遇只能做一个小贩。”
“你倒是说说这小贩是个怎样的人物?”
“东家!这小贩连定钱都不收,就敢一下子做五十多只鸭子,这样的魄力小人可没有,一千五百文钱,那是小人一个半月的薪水。”
宋文远哈哈大笑道:“看来你也被我的话术引导了,这些整日在街上跑的小贩,眼睛最好用,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能坑,什么人最好说话,他们差不多打眼一看便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
他敢不收我们钱,是因为听出我们是外地人,而且你看看这船堵得两个时辰能开吗?这小贩肯定清楚每天这河上的船会堵多久。
以后你要独自留在京城应对各方人物,不光要学我教给你的金融知识,还要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做生意和气生财才是根本,察言观色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更是你这个钱庄掌柜的职责。”
郑三九若有所思,跟随宋文远这么长时间,宋文远没少教给他东西。郑三九也很灵醒,好多知识一教就会,如今已经掌握不少的金融知识。
不过郑三九也有短板,那就是出身低微,并没有与更高层次人员直接对话的机会,在待人接物方面还需要多加锻炼。
想了一会儿,郑三九想不明白宋文远为何会对一个小商贩如此客气,便问道:“东家为何要对这个小贩如此抬举?”
“我们来京城做什么?”
“当然是开钱庄啊!”
“那么京城百姓谁知道我们要开钱庄?”
郑三九若有所悟地说道:“东家是说通过小贩的口,将我们要开钱庄的消息扩散出去。”
“说对了!要说在京城谁的消息最灵通,这些小贩说第二,敢认第一的绝对不多。这小贩接了我们这一单大生意,回去之后肯定会大肆宣传。
甚至为了证明自己说的不是吹牛皮,还有可能带着人去大相国寺附近验证。我们只花了一千多文钱,便做了一个免费的宣传,这就叫广告效应。”
这个时候郑三九对宋文远只剩下了一个大写的‘服’字,他没有想到东家在钱庄还没有开业之前,便已经开始了宣传造势。
这种新颖的商业行为让郑三九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让他明白原来生意还可以这样做。
“小人常听说书人说诸葛孔明算无遗策,东家这计谋与那孔明先生相比也不遑多让。小人就算再学一百年也赶不上东家,能跟在东家身边学到一些皮毛,这辈子都算没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