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棉花太少了,五百多斤棉花您的皇宫里的贵人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棉花用来纺织,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将棉花快速推广开。”
皇帝想了想,觉得宋文远说的有道理,现在纠结棉花如何纺织棉布为时尚早,如何将棉花推广下去,让百姓愿意种植棉花才是关键。
“文远!你也看到了这一亩棉花的产量只有五十多斤,若是种植棉花,这一斤籽棉老百姓要卖多少钱才比种植粮食划算。
对于百姓来说,没有钱只要有粮食就饿不死,可是有钱买不到粮食是会饿死的。”
“陛下!想要提高百姓种棉的积极性,就要给百姓一定的好处,至少要达到种粮食一倍的利润那才能让百姓自愿种植棉花。
如今的大周的土地一季庄稼亩产平均大概在二百多斤,就按两石计算,一石粮食三百文,两石那就是六百文。
那么按照棉花亩产五十斤计算,一斤棉花至少要二十五文左右才能让百姓愿意主动种植棉花。”
“若是如此高价收购棉花,用棉花制作的布匹要卖多少钱才能有利润空间?”
“陛下!棉花不仅仅是棉绒有用,就是棉籽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榨油原料,虽然说棉籽油不能食用,但是用来做工业用油还是不错的。
比如说家用点灯,机械上的润滑都需要油脂,有了更加便宜的棉籽油,就可以省去动物油脂,这些省下来的动物油脂也可以进入百姓的食谱,增加百姓的脂肪摄入量。”
皇帝与宋文远相识已久,对宋文远嘴里时常冒出的一些新词也多有了解,比如这个脂肪摄入量,皇帝就明白这是说百姓吃的菜里有油了。
三斤籽棉才能出一斤棉花,十亩地的棉花最后能够用于制作衣被的棉花只有不到二百斤,这点儿数量还真如宋文远所说,连满足皇宫自用都不够,何谈用来纺织。
皇帝现在是真心的后悔,没有听宋文远的建议今年就大力推广棉花的种植,多了不说,以皇家储备的种子,种植个几百上千亩棉花都不是问题,偏偏就种植了十亩做小范围的试验。
经过了十亩试验田的种植与收获,坚定了皇帝与朝廷大员推广棉花的决心,一些思维敏锐的朝臣开始纷纷给家人写信,让家人四处搜寻棉种,争取来年也能赶上棉花种植的红利。
虽说朝臣不明白如何将棉花织成棉布,但是不妨碍他们知道棉花可以用于给衣服填充保暖,以及用做被褥的填充物。
光是衣被的填充每个家庭就至少需要上百斤以上的棉花,整个大周有多少人家,又需要多少棉花,更别说皇帝与宋文远无意间透露出,种植棉花的利润可以是种植粮食的两倍。
而且皇家财团会在棉花收获之后进行兜底收购,这就保证了棉花种植出来不会卖不出去,更别说朝臣们又不傻,谁还看不出棉花的巨大经济价值。
这也是皇帝与宋文远故意将朝臣拉到皇庄看棉花收成的用意所在,指望朝廷官方推广,远没有百姓自发种植推广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