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天出征在即,皇帝竟然还如此说话,这话传出去后,若是再征发徭役,岂不是要失信于天下吗?
“陛下不可啊!这十几万大军的物资供给需要大量的民夫运送,若是不征发民夫,依靠雇佣国库要花多少钱。
臣知道北伐乃是大周的百年大计,也非常支持陛下的北伐,可是这雇佣之法不能轻开,若是这一次倾国库之余财雇佣百姓做民夫,那么以后河工、官道、皇陵、宫室、城墙等的修建该如何做?”
“让百姓干活,付给百姓工钱,不是理所当然之事吗?”
赵普知道这个口子一旦开了,以后官吏再想巧立名目征发徭役,可就千难万难了。无论如何也要祖制皇帝花钱雇佣民夫,绝对不能让百姓尝到雇佣的甜头。
“陛下!臣也知道用百姓干活,付给百姓工钱天经地义,可是朝廷没有这么多钱啊!”
“开源节流不是你们这些朝廷命官的责任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钱粮收入也是官吏的考核政绩之一吧。”
赵普也豁出去了,将头上的乌纱帽摘下,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话虽如此,可是这天下的土地是有数的,同理财富也是有数的,这里用的多了,那里就用的少了。
每年国库就那么多赋税,四处都要花钱,若是国库的收入都用在给民夫发工钱,朝廷其他的大事又从哪里出钱?”
“赵爱卿这话说的你自己信吗?别的不说,就拿盐税来说,在没有施行新政之前,朝廷能收多少税,百姓吃盐要花多少钱。
如今朝廷盐税收了多少,百姓的吃盐的价格又是多少?
朕再问你,你张嘴里说若是雇佣百姓做工,会将国库的税赋全部用掉,那么朕问一问你,大周每年需要征发多少徭役,这些征发的徭役需要做多少天工,有些徭役是否有征发的必要。
就算全部有征发的必要,那么这些徭役若是发给工钱,一年需要花掉多少钱?”
一连串的问题,直接将赵普打蒙了,他虽然能言善辩,常常将对手驳斥的哑口无言,但是儒生的最大短板就是不注重数据的精确化,说什么都是泛泛而谈。
只要一涉及到专业的部分,这些号称治国能臣的儒生们,立刻便麻了爪,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了。
赵普也不例外,经济数据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在没有经过仔细、全面的调查取证,根本就得不出相对精确的数据。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说不出话的赵普,脑海里想起宋文远说过的话:在宋文远看来,大周朝堂从上到下,就没有一个是懂经济民生的。
这些衮衮诸公更擅长的是权谋,至于百姓民生对于他们来说太过遥远,百姓过得好不好,根本影响不了官老爷的富贵生活。
指望这样一群不懂国计民生的儒生治国,才是大周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