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新政(十四)
皇帝丝毫没有退缩,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目光扫过大殿内的所有朝臣,直看的群臣低下头不敢再与皇帝的目光对视。
沉吟了半晌,皇帝开口说道:“朕虽不才,承继大统以来,一直都在想如何让大周更加的强盛,让大周的百姓日子过得更加的富足。
若是能够让大周国富民强,绵延千年而不倒,朕就做个暴君又如何?况且新政的本质是减轻百姓的负担,提高百姓的收入。
让大周平稳地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商业社会,你们现在看到的那点儿利益,对于朝廷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
朕不妨提前告诉你们,若是新政成功,三十年内朕将会取消田税,从此耕田种地不用交税。诸位爱卿的眼光放长远一些,何必如黔首百姓一样,将目光只盯着眼前的这点儿蝇头小利。”
这是皇帝第一次当着群臣的面系统地阐述新政的目标,尤其是提出了让大周慢慢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
这句话不啻于在热油中浇了一瓢冷水,瞬间让让朝堂炸了锅,华夏传承几千年,从来都是重农抑商,若是大幅发展商业,那就意味着商人的地位提高。
一旦商人地位提高会发生什么事,他们这些没少从商人手中捞好处的人还能再捞到好处吗?
在这些人眼中,商人就该被踩在脚下,老老实实地给他们送钱,跪着祈求他们的庇护。
当然这样的心里话又怎么能说出来,无非是拿商人重利轻义说事,甚至举出一些商人为了利益出卖国家之事。
听着朝堂上文臣七嘴八舌控诉着商人的种种恶行,宋文远哈哈大笑起来。
众人看向宋文远,范老夫子问道:“宋小郎君笑什么?”
宋文远收起笑,冷哼一声道:“宋某听你们说的这些,似乎都在说你们自己,好像这些事你们读书人都干过,而且还不止一次两次,远比商人干的更多,要不要宋某也举几个例子出来?”
这些人当然不会让宋文远揭自己的老底,天下儒生是一家,在涉及到儒学的地位时,他们难得的摒弃了门户之见,所有人都是一个声音,那就是儒学的地位不能动摇。
范老夫子叹息一声道:“世人都知道,读书人这么大一个群体出几个败类再正常不过,不能因为出了一两个败类就否定整个儒学。”
“老夫子这话是这个理,不能因为一两个败类就否定整个群体,同理也不能因为商贾中出了一两个败类就否定整个商人群体。
士农工商每一个群体都在为这个国家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没有士人就不能很好的管理国家,没有农民就不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布匹的供应,没有工匠我们的衣食住行就缺少各种工具,没有商人百姓需要的商品就不能得到流通。
能够站在这个大殿里人,都是能够影响大周未来走向之人,宋某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你们是真的反对商人吗?”
这话一出不少人开始纷纷表态,说到商人那是一脸的不屑。宋文远看向站在皇帝身旁的怀恩问道:“怀恩公公!这些说话的人都记下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