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新法(六)
也难怪宋文远瞧不起这些儒生,这些儒生除了争权夺利,施展阴谋诡计之外,对于治理国家几乎就是照猫画虎,上千年的治理体系几乎就没有多少改变。
哪怕是有一点点改变,皇帝还能替这些儒臣说几句话,可惜的是惯性的思维,让这些儒臣根本就没有看清如今的大势,随着新政的实施,大量地方官因为不适应新政的要求,都会被淘汰。
皇帝叹息一声道:“文远!儒臣的思维已经固化,只希望他们能够看到朝廷对他们的让利,希望在将来他们能够转变思想,就算不做亲民官,做个台院官也行。”
宋文远对皇帝这个想法非常赞同,任何权力都需要进行监督,将这些在政治失意的官僚放到监督的位置,兴许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说回经济的话题,宋文远继续说道:“陛下!经济的三驾马车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外贸。前两项做的再好,没有外贸获得巨大利润支撑,我们百姓无法富裕。
只有打开外贸市场,让大周的商品远销世界,获得的利润换成大周急需的物资填充国内的市场,让我们的市场物资充沛,钱粮充盈。
朝廷手里有钱,就可以在河工、官道、城池的修筑上花钱,这些钱通过采购、薪资、等方式流入民间。
在民间转了一圈之后,又通过各种税收,回到大周国库,继续进行下一个循环。只要朝廷的外贸能够给大周持续不断的输血,大周百姓就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各行各业都挣钱了,还在乎给百姓多发一些薪资吗?”
皇帝被宋文远说服了,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宋文远的能力,既然宋文远认为一定能够保证朝廷不缺钱,那朝廷就一定不会缺钱。
————————
时间回到新法听证会上,面对酒楼东家的疑问,宋文远再次开口道:“一座酒楼若是连几个伙计都养不起,那还是将酒楼关了的好。
你们也别装委屈,别的行业本爵不知道,京城的酒楼有多挣钱,本爵可是一清二楚。尤其是做为京城七十二正店的大酒楼,哪一个不是日进斗金。
若是本爵猜得不错的话,你应该是七十二正店中的一员吧?”
“爵爷目光如炬!草民是白矾楼东家周生。”
宋文远知道这人不过是白矾楼背后主人放在明面上的白手套,不过这不妨碍宋文远对他的嘲讽。
“本爵听说白矾楼每年光是酒曲都能卖出四五万斤,这些掌柜竟然跟本爵说酒楼经营艰难。若是掌柜觉得经营不下去,本爵愿意接手白矾楼的经营,转让的价钱由掌柜的开口。”
白矾楼的掌柜哪里敢把白矾楼给卖了,在京城谁不知道白矾楼那就是一棵摇钱树,他要敢把摇钱树弄没了,背后的权贵能撕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