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彬对道教的未来担心不同,折御卿对这些东西并不感兴趣,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代名将,封狼居胥,青史留名。
说了一些西域的话题,曹彬又将话题转到西南,接下来他就要带兵出征西南,他想听听宋文远的意见。
“文远!关于西南的问题,朝廷打算怎么办?”
“西北问题缓不得,西南问题急不得。因此朝廷要不断向西北移民,将西域牢牢地控制在大周手中,而西南气候温暖、湿润,人口众多,并不缺人。
西南最大的问题是交通不便,到处都是大山,当地土民大量隐藏在山寨中,这给朝廷的治理造成极大的难度。
因此对于西南,如何让大山里的百姓走出大山,在平原上生活才是最大的问题。”
“文远!老百姓但凡有办法都不会愿意到深山老林里生活,进入深山的百姓一定是在平原竞争的失败者。
他们对平原地区的官府有着天生的恐惧,如何消除他们的恐惧,让他们信任官府才是问题的关键。”
宋文远笑道:“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宋某向陛下推荐你做这西南统帅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曹国华能够看到问题的深处。”
曹彬摇头道:“不是曹某看问题深刻,乃是当年曹某跟随刘廷让、王全斌等人伐蜀,见识了蜀地百姓的艰难。
成都平原周边的土地都被当地的士族大户吞并,不愿被奴役的百姓只能上山谋求活路,虽然大山之内生活困苦,各种生活物资获取艰难,但是却能勉强活着。
留在平原那是求活而不得,能被士族大户欺负死,因此当时有人建议屠城震慑蜀地的时候,曹某极力阻拦,才免了蜀地一场祸事。
因为屠城屠的是黔首百姓,并不能伤害士族大户分毫,这些士族大户有的是办法躲避这种兵祸,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宋文远感叹一声道:“这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曹彬亦是深以为然,对宋文远总结的兴亡百姓皆苦更是认同。
“文远!这就是曹某最佩服你的地方,以你的本事,想要富贵唾手可得,你却宁愿得罪天下所有的读书人,也要为天下贫苦百姓张目。
大周能有今天的兴盛,陛下英明是一方面,你宋文远的辅佐功不可没,曹某一路从西域回来,穿行于陕地,发现陕地百姓的生活比起曹某带兵进西域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
沿途的城池越来越繁华,乡村之地那些低矮的茅草房越来越少,这无一不说明百姓的日子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