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道以上是什么境界?
红尘仙不过是特殊一点的合道罢了,论起战力可能还不如部分合道。
“别多想,饶是你博览群书,通读道藏,也不可能知道没有记载的事情。”神皇轻笑道。
谈笑间,他挥手灭杀了数只向他冲来的尸兵。
风起心想既然没有记载,老皇主又从何得知他已突破合道?而且这和当下之局有何关系?
他将这两个问题问了出来。
神皇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并未回答第一个问题,只是说道:“既然天地元气损耗了如此之多,自然要从别的地方找补。”
风起微怔,然后大抵明白了神皇的策略,不可置信道:“陛下一直在打冥族的主意?”
神皇叹道:“本来还有地府,可惜即便是窦晓童亦对轮回之道知之甚少,便只能将目光放在锁冥塔上了。”
风起说道:“万象星辰大阵......是窦晓童布下的。”
神皇毫不掩饰,“还动用了和氏璧的力量,不然光凭他的万卷书,如何可能联动龙腾大阵。”
风起微涩开口,“原来都是一个局。”
神皇心想这孩子终究还是年少了些,心肠始终硬不起来,说道:“事先已征求了太尉的同意。”
风起心下稍紧,问道:“祖父何意?”
神皇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转而叹道:“太尉心系天下,实乃国之重臣。”
风起沉默了数息,问道:“所以,四皇子之死也在你的意料之中?”
神皇依旧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转而说道:“朕很心疼锐儿。”
风起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他,“但你还是牺牲了他。”
没有实处的心疼,风起更愿意称之为虚伪。
但他再怎么无帝君之念,也不可能当着神皇的面说出这种话。
似是察觉到他心中所想,神皇说道:“为天下计,便是朕也不可不死,何况是锐儿呢?”
风起说道:“人终有一死,只是四殿下之死终归还是有所不同,若陛下之意是令我南下,大可以直接招我进宫,何必出此下策。”
神皇摇了摇头,“首先,你尚未正式继剑,那就还是燕北世子,在朕面前应以臣自称。其次,若是直接招你进宫,天下如何能够得知朕对燕北之猜忌。”
风起不再开口。
他觉得有些恶心。
因为他终于明白了这阵风的全貌。
风起于武阳,兴许是皇宫,兴许是逍遥阁总阁。
老皇主飞升,不久之后爷爷南下,父王继任。
再不久文武之首联姻,同年,陛下舍弃了已经引辉的大皇子,转立只有四岁的二皇子为太子,宰相将幼女送入皇宫,与太子及四皇子一同长大。
这十六年以来,这位陛下可谓是励精图治,也可谓是杯弓蛇影,现在看来,他应该早就想让有心之人将燕北与武阳隔断开来,以为后用。
十六年期满,宰相幼女北上,皇室派人见证文武之合。
太子位重,于是此事便落在最得宠的四皇子身上。
再然后,四皇子会死,杀他的影卫很可能还是陛下暗中干预才安排到他身边的。
神皇并不会当众为难燕北或者太尉,他只需要流露出对此事的震怒与哀痛,再由那些守在寝宫外的太监和宫女传出,自然会有无数奏折如流水般涌进朝阳殿。
于是武阳和燕北的矛盾在短短数个时辰之内被点燃,继而燕北王奉旨南下。
但燕北王不能轻离,一来他位权过重,不管是何原因离开燕北都容易受到各方猜忌,反倒不会轻动。二来燕北王本身就是半只脚踏入虚道的强者,再加上同行的护卫,很难受到截杀,即便有,也很难达到想要的成果。
最重要的是,燕北世子天赋卓绝,又声名在外,在燕北的声望比之燕北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风神卫和燕北王的对话很自然地被风起听到,他又顺理成章地输给了风起。
风起南下,太子北上。
遇伏,当然会有惊无险。
但这足以让风神卫被世人看到。
拱卫神朝的两大合道之一出现,他还带着镇压锁冥塔的重宝。
于是蛮族第一时间从试探转为总攻。
于是渤海大军尽出,顷刻间便将数州之地拉进战火。
于是青衣楼五阁趁着夜色灭昆仑,围武阳,破燕北西路。
至此,杨万里与冥族达成的所有承诺都已兑现。
于是锁冥塔异动。
但这还不够,锁冥塔在武阳天牢内,天牢可是龙腾大阵的阵枢之一,而龙腾大阵聚集了无数阵法名家和数位仙人飞升前之力,光靠冥族要想破除太难。
于是窦晓童事先布下了万象星辰,将龙腾大阵的阵枢连在万象星辰之上。
再然后,风起应邀破阵。
阵破。
锁冥塔破。
冥族尽出。
燕北危。
武阳危。
原来这是一个局。
原来这是同一个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