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妪闻声忙抻着脖子瞧,但见那竹签上是以赤泥书写了几句签言,却是“天作良缘、月老传言、金乌玉兔、朔望团圆”。【注三】
那老妪见状面色先是一顿,旋即抬眼打量她,笑容晏晏,“贵人吉人天相,抽得也是上上之签。好事,好事。”
“哦?”她讶然挑眉,“敢问是何喜之有?”
老妪笑道,“来此处,只为求其姻缘。此签与贵人方才在红喜神前所祈之愿对应,贵人心中所想之人,便是此签上所寓之人。蓝田种玉、女貌郎才,贵人的福气在后头呢。”
她闻言微怔,垂眸间恍然想起方才祈愿时脑中盘恒的虚影儿,心中暗动,忙追问道,“您是如何知晓民女方才心中所愿?”
摸了摸手中的竹签,正欲还回,却被那老妪抬手拦住,指了指自己的眉眼,“眉如意、眼如心,贵人的心思尽数彰于人前,妪虽蠢,却亦可分辨一二。巧夕佳日,大抵良缘近于咫尺,贵人莫急。”
言罢后退半步,竟是拱手行了个男子礼,但笑不语。
心中虽还有疑,但见老妪不愿多言,薛绛姝只得矮身回了个礼,握紧那竹签起身告辞。
出了正堂,抬眼便见院中的梧桐树下人头攒动,枝桠上红绸连似火,风起时玉音泠泠,正是另一道盛景。
巧画笑道,“这也只是今日几个时辰里的,若是再算上从前的旧愿,缕缕红绸缠成一处,奴婢只怕红喜神也分不清是谁人。”
她言罢,妩琴在旁挤眉弄眼,“红喜神当得便是为有情人牵线一职,又岂会似你一般糊涂,你倒是闲操心。姑娘方才抽了个上上吉签,如今可要喜上添喜?”
“既来了,岂有不试的道理,”她颔首从那竹架子上取下三条红绸,令分给她二人,“于此处系红绸,并非只可祈姻缘。你二人也可试试。”
她两个自幼便被买至薛府当差,何时见过如此阵仗,闻言忙矮身谢恩,欢笑连连。她见状不由得失笑,将那红绸轻柔地系了个十字扣,才挂上较自己最近的枝桠,未等合上祈愿,恰逢清风徐拂,那红绸随风晃了半晌,竟是坠落于枝桠。她心中大惊,忙欲倾身去拦。未等缓过神,身侧忽横过半截手臂,堪堪拦住那红绸,又送至她面前。
怔愣一瞬,她忙抬眼去瞧,但见傅鸿禧已收回那红绸,从袖中摸出一枚铜钱系上,方又侧眸笑问,“登高而远,想要系于哪一处?”
【注一:出自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注二:查自百度百科】
【注三: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