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那就…来一个?
“打个广告吧林老哥,你想想啊,只用花300两两银子就能让全城百姓都知道你们家林氏布行的名头,多赚啊是不是?”
木子轩在想方设法地游说着林长辉,果然自己最大的金手指就该是来自后世的远见卓识才对。
有多少在后世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放在这个时代那就是能让人赚的盆满钵满的聚宝盆啊?
就单说广告这种东西吧,要说最早的广告应该是战国时期的诂酒旗帜。
书面的形容可能不太好理解,通俗一点说就是古装电视剧里边常见的那种酒馆门口悬挂的那个绣着一个酒字的旗帜。
这玩意应该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广告了,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人形广告的话,应该要数西汉时期的卓文君当垆卖酒了。
人家一出了名的大美女站在一坛子酒跟前做行走的广告牌,这种轰动效应可不比汉武帝下达第一封罪己诏来的差。
当然啦,所有的东西总是在慢慢地变得更好地,量变引起质变,尤其是在时间的催化作用下更是如此。
直到木子轩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广告所产生的巨大效益早已不是最初那些发现它的古人们所能想象到的了。
记得没错的话,第一个商标一样的广告大概就是出自宋朝的一个专门做针的工匠之手来着,好像是个“白兔捣药”针?
虽然说不太理解一个卖针的为什么要用白兔捣药来作为自家的商标。
不过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还是迅速地在同行里边树立起自己的巨大竞争优势。
毕竟在古代还没有对自家产品进行虚假宣传包装的传统,大家奉行的都是拿手艺说话。
你做得好那自然就是十里八村数你家赚的最多,但是这也就是局限在十里八村之内。
越过这个地域限制以后,还有谁会记得你家店铺还有你家的手艺?
“白兔捣药”针出现之后,给了那些寻常的小手工艺人们以新的扩张门路。
毕竟相对于什么刘家针铺或者什么王家针铺来说,白兔捣药针要更加地简答好记一些。
木子轩现在游说林长辉也是立足于这一点,汴梁城常住人口数百万,这么庞大的市场要是统统被他们一家吃下那得多大的利益?
“呵呵,木老弟你就别消遣老哥哥我了,我林氏布行传承数代至今凭地就是个审时度势的能耐。
这赚钱这种东西,什么时候能赚个够啊?当年那石崇赚钱赚的多吧?最后还不是个抄家灭族,身死道消?
老哥哥我赚钱赚的也够多了,真要想赚钱多的是门路,何必像你说的这样垄断整个汴梁城的布料行当?
如此吃相也实在太难看了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等怎么说也要留给其他人一条活路才行的啊。”
和木子轩设想的不一样的是,林长辉并没有被他的话打动,反而显得有一些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