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摇头道:“我就只知道锦衣的四大划分。”
李香兰哦了一声,然后解释起来:“锦衣的划分的确是只有那四个,但是锦衣之中,还有另一种分级。
那就是金衣和银衣。”
“金衣银衣?这又是个什么划分?”
李香兰解释道:“在锦衣中,根据立功和解决案件的多少,会评定一部分佼佼者,成为核心。
这些佼佼者,便是银衣。
当然,银衣中的佼佼者,立下大功,便是小金衣。
这个划分锦衣的等级划分是不一样的。
就目前为止,锦衣之中一共有三大金衣,六个小金衣,以及三十六名银衣。
金银衣的评判,不以实力的高低,只论功绩。
譬如三大金衣里面,就有一位连修为都没有的。”
赵恒这才恍然大悟:“如此说来,我背后的团队可以说十分强大了。”
李香兰颔首道:“的确可以这么说,毕竟诗会的重视程度特别之高。
每年都会有许多青年才俊在这里一飞冲天。
甚至还有寒门子弟可以借此加入书院,被大师收为弟子,前途不可限量。”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她的目光又在赵恒的身上扫过几眼。
她至今还记得,元旦那天晚上,赵恒曾念过的诗句。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她虽然不是什么才女,却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若是这两句诗都是赵恒所做的话……那么他一定可以让那些高高在上的文人刮目相看。
李香兰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若是赵恒能够当一个文人,受到人们的钦佩和敬仰,似乎也还不错?
想到这她淡淡开口:“恒儿。”
赵恒疑惑地抬起头看向李香兰。
“这次的诗会,你要不要去参加?”李香兰看着赵恒,眼里满是温柔,“走上仕途的话,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文人从仕者,地位向来高上不少。
不仅如此,其中一些大家,更是因为受到人们的敬仰而无师自通,成为文圣书圣,从而走上修道之途。”
赵恒摸了摸鼻子,笑道:“妈,我这点水平就算了吧。
我有几斤几两难道我自己还不清楚吗?”
李香兰无奈的看着他:“也罢,你要是不想走这条路的话,妈也不强迫你,只是妈觉得这条路更加安全而已,而且也更容易契合念力一道。”
赵恒笑了笑:“放心吧妈,我一定不会让你担心的。”
“对了。”赵恒忽然想起了什么,“妈,我突然想起来,之前陆抗曾跟我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李香兰疑惑道。
赵恒沉吟片刻,将当时陆抗的话重复了出来。
那句话一直在他心头萦绕,百思不得其解。
“他让我不要走念力一道,还跟我说,如果念力一道真的很完美的话,为什么除了当今圣上和山水诸神,没有多少是去修念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