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陈锐躺在屋子里,正午睡的时侯。
衙门门口,常年强贴告示的那么墙上,一张盖着大红印章的告示面前,一个浑然不似文人的中年人,勿勿的看了几眼,面露凝色,而后,一咬牙,便决定前去试试。
行至口口。
那中年人似是想起了什么。
张开袖子,在门口持矛哨兵疑惑不解的眼神中,转了个圈,环顾了下自己的周身,面露难色,离了去。
自己这身,就是去了,只怕是那位将军也会低看了自己,甚至连门也近不去。
……
正午时分,又是夏日,路上并没有几个人,而陈锐的告示,由于时间仓促,抄写的人手都抄酸了,也没有抄出多少。
受众面小了,看到的又不一定来,以至于,直到下午,陈锐从贤者大能蜂拥而来,云集于自己麾下的梦中醒来的时侯,都没有一人前来应聘。
搞的陈锐十分尴尬,原本他可以作好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准备的。
现在看来,他想的,着实是有些多了。
一直到傍晚,都没有一人来投,搞的陈锐还以为是出了什么意外。
特意出门看看,问了问守门的士兵。
嗯,没出什么意外。
一下午,衙门门口,连个鸟都没来过。
于是,陈锐十分扫兴,意兴阑珊之后去吃了晚饭,而心情不佳的他又能吃多少。
有一口没一口的吃了点之后,陈锐连自已特意要的猪腰子都没吃上几口。
心情不佳的他便来到了书房。
此时,唯有书籍才能抚慰他的心灵。
尤其是兰陵大大的那种佳文。
而就在陈锐正读到潘金莲大闹葡萄架那,内心深处泛起些许涟漪之际。
在一个栽有几棵大树的小巷口。
傍晚之际的晚风袭来,带来丝丝凉意。
市井之民纷纷从屋里走出,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这时,乘凉的人们发现迎面走来了几个官兵。
顿时,人群大惊,纷纷准备离开。
前些日子,刚遭了鞑子祸害的他们对兵可是怕的紧,但,此时已来不急了。
几个大兵已走到了几人的身边。
然后,在众人惊讶的眼神中,士兵们朝坐在那的几个人拱了个手,贴了张告示后便离去了。
这一幕,让看到的人无不开口称赞,纷纷言道:“真王师也。”
长年遭受大兵祸害的他们,只要是不祸害他们的军队,都是他们心中的王师。
很显然,陈锐的洪军符合这个标准。
良久,赞叹声止住。
众人这才注意到,或者说想到被张贴在墙角的那张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