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九妹,过来一下。”
“沈先生好,掌柜的您叫我”九妹进来看着掌柜的又向先生打了招呼。
这沈先生九妹也是认识的,家里有病人,那最熟悉的肯定是医馆和医馆里的先生。
可惜的是娘亲病的最厉害的时候沈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不在镇子上,所以托了人,求到县里庆和堂先生出的手。
这里习惯把有学识、有能力的人称之为先生。比如学堂的夫子、医馆里的大夫、看阴阳的先生,都称之为先生。
一通聊下来,先生起了爱才之心,可惜九妹是个女娃子,不能招来做徒弟随时在身边教导。
关键是九妹这孩子还有一颗向学的心,这就很难得,现在女娃子基本上就是做做家务、学学女红,最多再学学厨艺,有条件的家里学学字,看看帐。
目前看来,这些九妹都不在话下,又能自己习得医术。虽说有人点拨几句,可是在没有人悉心教导的情况下,对药理、对人体穴位掌握的如此精准,难得呀难得。
不要小看农村的这些偏方、土方子,那也是经过多少代人实践得来的经验积累。
自己的医术也是半路出家,看来还是缺乏经验,缺乏实践,有时间还是应该多出去走走。
九妹不知道因为自己的这一举动让大燕国在不久的将来多了一位医学泰斗。
再一看这么小的人儿,对医术却有如此灵性,难得的奇材,可惜了。沈先生是摇头晃脑一通惜材。
后来时不常就来杂货铺坐坐,不经意间指点指点九妹,九妹这孩子也上道。先生教一点,她还能举一反三的反复琢磨,在举出例证来,跟先生一一探讨。
刘掌柜一看一个惜才,一个好学,与九妹商量了一下,干脆每隔一天后半晌让九妹到医馆悄悄跟沈先生学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