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消息传到内院,听到九妹要骑马出嫁,都凌乱了。
还是沈老太爷指挥着,让言二夫人带着一对童男童女坐进去压轿。
花轿后面跟着的是抬嫁妆的队伍,沈家是按嫁孙女的份例给九妹准备的嫁妆。一共三十六抬,也算是大手笔了,最多的居然是医书。
这是沈老太爷的私藏,给了九妹很多。弄得三房夫人们和那些孙子孙女颇有微词,不知道从哪儿蹦出来的一个人,还要按孙女的份例备嫁妆,那些医书可是无价之宝,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给这么个陌生人了。
虽说是公中和老太爷私房给的,跟他们没什么关系。可人就是这样,关上门一家子骨肉分,那好歹肉烂在锅里,没便宜了外人。
哪来了个不相干的人,分的是将来属于他们的东西。虽然不敢出声,可是阴阳怪气的,脸上也带着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有眼睛的都能看得出来。
外面一队人马走在街上,锣鼓手在前面开路。大家本来没什么兴趣,京城每个月不得有几家成婚的。
等看到队伍好像跟平时的不一样,就赶紧打听打听,这一打听原来是边关的徐将军在京成婚。
这可是新鲜,大家赶紧上前,凑个热闹。有那胆大的对着九妹喊道“给将军贺喜了,祝您早生贵子”。
九妹在马上笑着回礼。
一会儿的功夫,一传十,十传百。本来不是很热闹的街道,一下子堵的走不动了。
看着骑在马上笑容亲切的女将军,大家激动万分。
其实对于战争,最害怕的是老百姓。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曾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起了,那些高门权贵都养有家丁仆从,尚且能够护卫自家保一时平安,老百姓却没有丝毫自保能力。
所以他们只能祈祷边关的将士把鞑子打跑。他们也是最懂得感恩的一群人,他们的祝福也是真心实意的。
这时有人塞过一来块布,说是给徐将军添个妆,那边挤过来一位送上一副绣好的手帕或是枕套,也说是给徐将军添个妆。
有人牵头,手里没有东西的,临时跟别人拆借一二,也跟着凑个份子。还有路两边的那店铺也跟着凑热闹,啥东西都有。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言柏赶紧派人去借装嫁妆的箱子。
路上又不好去找人,结果就人自发的过来帮忙抬嫁妆。那边衙门得到消息也派了人过来维护秩序,祝福的声音此起彼伏。
京城里自诩见过世面的人,如今看着这样的场面,也有些眼热。他们从来不知道,出嫁还可以这么风光。
这样的祝福,每个新娘子都想要,可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
等大家到了地方,后面的嫁妆箱子也分不清有多少抬了,已经远远超出了沈府准备的抬数。
帮忙抬嫁妆的人把东西放好,每人拿了块喜饼,说是沾沾徐将军的喜气,又都走了。
跟随送嫁队伍过来的,现在都是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