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杨廷和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因为他是儒释道三家的实际掌舵人,因为他多年的无冕之王的成就,竟然让杨廷和达到了“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的地步!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
这段话是《史记》里用来描述商纣王的。意思是纣王是个非常聪明的人,iq奇高,以至与他觉得别人的都是胡八道,纣王的口才也非常好,以至于他可以随意混淆是非,辩压群臣。而且肘王的体质和武功也很非常好,好到可以赤手空拳搏击猛兽,甚至是徒手杀人!
杨廷和不能跟商纣王相提并论,但是他的这个缺点却跟那个有名的暴君一模一样。
当然,除了这个性格缺陷的原因,从表面上来,我们也可以杨廷和是心胸狭窄,很难容人。他和王守仁的老上级王琼,也有着很深的矛盾,所以对于王守仁这样的敌人的人,自然不会手下留情的。杨廷和出招了,他面对这个实力不输与他甚至还有点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出手了,趁着三不联盟的神刀不败昏迷不醒的时候出手了。
但是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王守仁却并不在意。对于一个视荣华为无物,置生死于度外的人来,这算得上什么呢?杨廷和出招后,都在心惊胆战的等着王守仁的反击,随时准备见招拆招。但是被摆了一道的王守仁竟然毫无反应,毫无战意,毫不在乎,压根就没想与之战斗,或者压根就不屑与之战斗。
王守仁接到命令,收拾收拾东西,转身就去了南京,心平气和的接任了名存实亡的兵部尚书一职。
嘉靖元年(1522)二月,王守仁刚到南京,就得知他的父亲王华去世了。这位老先生前半辈子被王守仁折腾得够呛,后半辈子却为他而自豪,含笑而去,也算是死得瞑目。
但是,这件事情还是沉重地打击了王守仁,他离任回家守孝,由于过于悲痛,还大病了一场,从此落下了致命的病根。正是这次打击和那场大病,最终使他放下了所有的一切。
难得糊涂,放下更难!
父亲的训斥,格竹子的执着,刘瑾的廷杖,龙场的悲凉,悟道的喜悦,悲愤的逃亡,平叛的奋战,如此多的官场风波,刀光剑影,几起几落,世上再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扰乱他的心弦。
他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搞他的哲学。
不怪现在虽然已经名满下了,可他却毫无架子,四处游历讲学,无论是贫是富,只要你前来听讲,他就以诚相待,即使这些人另有目的。
嘉靖元年(1522),一位泰州的商人来到了王守仁的家,和王守仁比起来,他只是个无名卒,但奇怪的是,他却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因为这位仁兄的打扮实在惊人,据史料记载,他穿着奇装异服,戴着一顶纸糊的帽子,手里还拿着笏板,放在今这打扮也不出奇,但在当时,就算是引领时代潮流了。
他就穿着这一身去见了王守仁,很多人并不知道,在他狂放的外表后面,其实隐藏着另一个目的,然而他没有能够骗过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