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刘皇叔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名号,但是真正把汉献帝放到他手里,他可能会慌,会觉得有些难以处理这件事情,毕竟他是仁义的化身,是有德之士,是兴复汉室的坚决拥护者,可是现在汉帝已经到了他的手中,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俯首称臣。
作为一个厚黑学子,岂能甘愿?
作为一个仁义模范,又岂不甘愿?
因此,刘皇叔更希望这烫手的山芋在曹操或者袁绍手中,总之不要在自己手中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刘皇叔的起家之道便是不断地打兴复汉室的名义,不断地和汉室宗亲打关系,但是要和自己的侄子离得远远的。
而鲁国也是这个道理。
鲁国作为礼的拥护者,首先和那周王室便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就是说,周朝出事鲁国得帮,诸侯兴变鲁国只能看着,毕竟稍有动作便是僭越,岂敢?
这也就导致了,在秦国灭了周王室之后,鲁国根本来不及发育,便承受了楚国的怒火。
弱者,只能在一种和平或者亚和平的年代完整地保存。
除了鲁国,其余国家也是各有震动。
宋国的庄周不再低调,也是第一次决定去赵国转一转,好好教训一下赵国的这位太子,孔子算不得什么!
魏国的张仪、韩国的公孙衍,赵国的公孙龙……一众颇有名望的学识渊博的人士也在往巨鹿县赶,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为了道统之争而共同地前往一个地方吧!
“不敢忘记家兄的恩德!”苏秦回答道,显然父亲病后,家里的担子被家兄扛了起来,这一切他也是看在眼里的。
“倒是孝顺,若是以后相信你在洛邑也能有一片名头。”赵章毫不知觉地说道。
洛邑!
苏秦脑海中想起师父公孙衍说的话,周王室,是最没有可能在这场博弈当中取得胜利的,所以他苏秦即使学有所成,即使声名远扬,也不会留在洛邑的。
洛邑一直不是繁华的地方,若不是周王室迁都洛邑,谁会记得这个地方?
不过,苏秦不会想到,后人终究证明,这里也是龙兴之地,就比如秦之后的东汉,便是在那东都洛阳待了很长时间。
当各家族势力将自己的爪牙成功在洛阳布置好后,董卓的一手入京迁都,把很多家族都给搞生气了,不过生气归生气,但是大部分人也只能跟着董卓走了,毕竟大王在董卓手里,能不走吗?
为了给大家不留下念想,董卓大手一挥,烧了洛阳。
“为太子书童,只愿为太子效力!”苏秦拱手说道,十分认真,有些不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