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还没建出来,赵章就开始招老师了,这也是独一份的,不过却也正要赶着这个时候,不然到时候文人都走光了,再照收起来就困难许多了!
作为一个沐浴了儒家文化两千多年的赵章,他并不觉得祭拜孔子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但是既然靠着这件事情将无数的人聚集到了一起,而父王又恰好将五十个箱子的宣纸送到了这里,那么,不大刀阔斧的做一做,自己岂不是白来这个时代一趟了?
教育是兴国之要,当然任由这些人传教却也会破坏赵国的根底。
不过既然将巨鹿作为自己发展的基石,赵章自然不可能任由这些东西出现!
但是在初期,却又不能不容由这些东西出现,毕竟不同的老师拥有不同的思想,在赵章看来,初期要做的是将学习的种子播下去,让巨鹿县作为一个学习的基地,试验田,创造影响力,这样才能够逐渐地撬动朝廷宗室垄断的艰难局面。
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人,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来的实在是太慢了,在这种战火纷飞的年代,兵马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抓手!
同时,想让教育安心地进行,一片乐土是少不了的。
战争年代的教育艰难,但总归有实现的法子不是?
赵章记得,齐国似乎被灭过一回。
那么,自己将巨鹿县作为自己的教育基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既规避了朝廷上宗室的干涉,又能够让教育逐渐地扎根发芽,逐渐地长成参天大树!
公学既然开创了,那么自然不可能再收回,相信那些逐渐地想要摒弃分封制带来的恶果的君主们,会逐渐看到教育才是一切的基石。
在这个思想开放的年代,公学一旦兴风作浪,什么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将不再有生存的土壤。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少!
这就给了即使没有印刷术,通过用手来誊抄卷子也是可以完成初步改革的!
不过,想到这里,赵章眉头突然皱起了了,他再次想到了第二个穿越者的问题,或者说比自己更早的那个穿越者,既然造纸术能够被展现出来,那么印刷术估计也不是什么难题,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时间问题!
那个穿越者对于他的态度问题将决定他在赵国的生存难易!
不过想了想,赵章又摇摇头,与其赌朝堂中那个穿越的人和自己是一伙的,倒不如先发展自己的手头力量,当自己足够与朝堂上那个人掰手腕,到时候不就是万事俱备了么?
即使他是奉阳君,自己也不怕!
奉阳君就是李兑,就是那个在阳文君之后把持了赵国朝政数年的奉阳君。
世人只知奉阳君,而不是赵王!
何等的悲哀!
这个臭弟弟,你说他性格懦弱,他敢于一条道走到黑,杀兄弑父;你说他胆子大,楚怀王过境时他不敢开门放进来,生怕得罪了秦国。
楚国尽管是南人,但是打起仗来,却是不容小嘘!
尽管那边总共也就楚国,吴国和越国!
不过收留楚怀王还是功大于过的!
赵国吞并了中山国之后,需要消化中山国内部的力量,难道秦国战斗完就不需要消化秦国内部的力量么?再者楚国此时立了新的楚王,赵国将楚怀王送回去,楚国必然会乱,而这个乱起来的楚国不比赵国更加吸引秦国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