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转瞬即逝,在午门宣传了一波之后,赵章又跑去茶楼以太子和钦差的身份宣传一波,不过能在茶楼待着的人多是来自贵族之家,哪里肯委身于一县之地?
这就好比,在二十年前,你看到地上有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叫拾金不昧;现在你捡到一分钱,交到警察叔叔他会告诉你别来妨碍他引导交通。
当然,现在你也不可能捡到一分钱。
所以在这茶楼当中赵章再受打击,他盘算着,要不真的按照之前“赵章”所说的干起掳掠的勾当,将周围的私学全部给抓过来。
不过,想了想,赵章将这个念想断了。
流氓做法对于文人而言不过是慢性毒药。
有的文人身体素质弱,慢性毒药对于他而言也是快性毒药,死得快!
当然这是隐喻的说法,总之,你把他掳掠过来,他要么绝食而死,要么就不教别人,你可别把他们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人。
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儒家六艺,其余的各家也都有类似的东西。
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你想象中的更好一些,至于身体素质真的虚弱的,早在一次又一次的病害当中死去了。
但是既然野蛮的做法不适合对付这群人,那么就来个文明的做法——成立教育局。
“教育局是什么?”听着从赵章口中蹦出来的陌生词汇,李玑挠挠头,好说歹说自己也是一个读过兵书的人,现在在太子面前若同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一般。
早年耳边听闻这太子混不吝,现在想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罢了,这样的人要是没文化,讨厌学习,那么自己成什么了?
“主管国家教育教学和语言文字的政府机构!”赵章说完,又补充道:“不过我们现在成立的是县教育局,从机构上来说隶属邯郸府。”
说完这拗口的名字,赵章摇了摇头,脑海中想到一个人——肥义。
这是从父亲十五岁就跟在父亲身边的人,很多大的决策父亲都会听信这位的,难不成这位便是那第二个穿越者。
其实这不难理解,首先三府六部怎么听都像三省六部制度。
平日里不太理会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但是稍微一叫,这个便不攻自破。
赵章分明记得,战国时期施行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合体的一种诡异的制度。
这也是为何后来刘邦施行郡国并行制度,你想一想,这郡县制也有优点,分封制能够让一些大功劳的臣子归心。
但是对于从诸侯当中滚过来的人,刘邦比别人更清楚诸侯的危害,郡国并行,说好听掉,就是外郡内国。
外郡就是不是刘姓的人可以封郡守;内国是刘姓的人可以封诸侯王许国。
这也是后来的七王之乱的根源。
言归正传,赵章内心正在思考着穿越者的事情,李玑叫了他好几声,他才幽幽地看着李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