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确实是幸福来的太突然有种让人搓手不及的感觉,修筑防御工事的工作可能就是给文天祥的一个考评,当然这里还是有一些有瑕疵的东西出现,比如文天祥把韩振汉编造的那个敌人准备从海上进攻到两浙然后登6这样的事情。告诉了程元凤。
虽然这只是韩振汉编造给文天祥的一个谎言。但是韩振汉却在这里看出了文天祥的为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者,为了这个国家他可以向别人弯下他的膝盖。而他却还是一个宁死不屈的斗士。一个宁折不弯的英雄。就这样的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人,在一个他觉得有能力挽救他国家的人面前,他可以放下他的尊严,放下他的气节。在这个人面前卑躬屈膝。
在文天祥听到了韩振汉给他讲的那个戚将军的故事以后,文天祥可以放下自己曾经坚守,笃信的信仰,去做一个他曾经最为厌恶的人,跟那些他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同流合污”。
当一个人不择手段的时候就是他距离目标不远的时候,不择手段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韩振汉眼中他却是一个褒义词,这个次证明了一个人的执着,证明了一个人的奋进。
这次会议结束了,不过韩振汉还是没有把关于忽必烈回师的事情跟文天祥说,韩振汉已经跟自己三个没过门的老婆讨论了一下应该怎么半个喜酒的问题。
三个人几乎都同意韩振汉小小的白一次酒宴,然后拜个天地就可以。说道这里三个女人都是非常的害羞和含蓄,一点也没有那天团聚时的疯劲。
不过韩振汉对三个人能同意他不去大办婚礼觉得很欣慰,毕竟在这个时空女人只能有一个婚礼,而男人却可以娶很多个老婆,结很多次的婚。当然这也是因为韩振汉并不懂得各地的婚俗。还有娶正房和妻妾的区别。但是韩振汉也从来没把谁当成是小妾的想法。
文天祥得到了人手之后感觉比没有人手的时候变的更佳的忙碌了起来。看到这样忙碌的文天祥韩振汉还是有冲动准备上前去教育他一通的想法。为官也好经商也罢往大说做一个皇帝也罢,敢于用人才能让自己空出更多的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当你不知道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时候那也就是危机出现的时候了。
但是韩振汉还是忍住了自己的冲动,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去走,当指引和提醒变多了以后也就缺乏了一种叫做领悟的东西。
任何生命或者事情由外力打开都将降低他本身的价值,比如一颗鸡蛋如果由外力打开,它只能变成一个食物,或者是垃圾。而如果它由内部打开,它却能够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
韩振汉已经给了文天祥够多的指引,如果再多下去的话,韩振汉怕他将变得不再是文天祥。
四月马上就要结束了,那些执拗的一定要回家春种的人,占到劳工比例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些执拗的人,被青岛船厂所抛弃了。他们失去了在船厂赚外快的工作。
而从韩振汉占领山东这里再到展到现在已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了。麦苗和植物已经生个芽,春雨总是无声无息的落下,然后又迎来一轮晴空白日。
四月底的最后一天,原本准备在四月中旬到达青州的乔志勇珊珊来迟。原因是大家都能谅解的或者说原因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因为阿里不给又来了大量的订单送来了上万的牛羊黄金,珠宝。虽然这些财富上已经占满了鲜血,但是自认为是正义的韩振汉还是需要它们。
长亭外古道边,今天不是送别的日子而是就别重逢的一天,几个大男人抱在一切,脸上带着笑颜,头上盯着雨伞,前方不远处就是青岛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马车伸出的一个脑袋叫着完泽的乳名,那是拜住从中都接回来的女儿,现在也是乔志勇的妻。
女人们都坐在马车上,韩振汉等人打着雨伞一边走一边给乔志勇介绍这眼前的情况。韩振汉担心的蒙古大军并没有向南南下,而是直接去了运城的上方太原。太原的兵乱并迟迟没有一个定数,围剿起义军的部队近四个月以来毫无建树,统兵的大将已经换了三个,砍了两个。忽必烈并没有自己亲征,而是派出了年纪轻轻的安童前去太原平叛。
平叛的大军出到现在也已经有了半月的时间,结果应该马上就有了分晓。蒙古帝国内部整顿了一番汉臣之后,又开始从新提拔了大量汉人进入到了高级管理层。天津造船的原因,兄弟会在中都分舵的人已经查清楚了,忽必烈派人又朝鲜处室东瀛结果却因为使节高傲,出言侮辱被东瀛的掌权者宗尊亲王给砍了脑袋。
但是那并不是韩振汉众人现在关心的重点,现在的重点在于整个青州境内的,各项开支已经赤字的到了不能再红的地步了。大量的长途运输,大量的军队还有战俘囚犯还有各项工程的施工,每天都在消耗这巨量的资源和资金。
就算兄弟会现在干着钱庄,军火商,还有各种原材料的加工升级也并不能满足青州未来的展。按照乔志勇的计算,就算把现在运城那边阿里不哥即将交付的所有钱物全部都拿过来,青州也只能坚持到九月,而按照韩振汉定下的税收,就算没有青岛船厂的项目青州一地还是要负收入,也就是要填补进去大概一千万两白银以上的财物。
这个数字在韩振汉这个商人面前只能叫韩振汉肉疼加上头疼。青州是一个土地肥沃,各种资源充沛的地方人口数量也还算可以,但是问题出在之前的底子太薄弱,有距离韩振汉的各个根据距离太远。即便是有水运等等的便利运输环境也仍然不能及时的对青州进行各项补给。现有的资源又缺乏人手和基础进行开。就算把大理现在展需要的一些财物暂时拿过来,也只能是维持到第一批大船下海。根本不能支持海上作战或者跨海作战的补给。
“好了,好了,你是财神爷,怎么来钱,怎么把这块的补给维持上,我会在九月之前再给你弄一批钱出来,但是怎么在九月之前能让青州这里,嗯,不算青岛船厂,就青州这里自负盈亏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得回......”
韩振汉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到他们身后的方向响起了一阵马蹄的踢踏声,韩振汉众人盾寻这声音回过头去看,看到了六个骑手出现在了他们的身后,在他们身后十几米远地方被侍卫给拦了下来。
过了一会三封信被顺子送到了韩振汉的面前。接过信后第一封信是贾似道写给韩振汉的,
“山东一地知青州,节制乐陵,无隶,等地,人选,武官推荐,人选张世杰,以及6秀夫,张世杰此人年轻却军功环绕,作战骁勇。是不可多得之人才,但是早年间其追随过吕文德,曾在吕文德帐下做过小校,不过也受过我的提拔,可以考虑。至于6秀夫乃是淮南李庭芝推荐至人选,早年间进士出身,在李庭芝帐下作为幕僚,去年岁中被李庭芝推荐进入朝廷吏部。人脉颇广,数月前带兵进入山东,至今并无音讯,文官推荐。陈宜中,王越二人。王越几位顺天府府尹,为人狡猾多变,为人处事处理政务能力俱佳,并且给我送上了贵礼表示愿意为我马是瞻。而陈宜中至今仍在我府上为我幕僚。今年恩科之后即刻出任官职。其家世背景为东南豪族,人脉颇广。不建议选用此人。另,随吾弟同去,文天祥此人已有人提及。但程元凤并没有对此做出太度,静候吾弟回信,以便我像官家姐夫推荐,此事我说用谁即刻下旨......”
这封信完全应该就是贾似道自己亲笔写下的,不然最后几个字实在是有点大逆不道,不过这也说明了贾似道现在是受宠备至的。韩振汉看完信以后把信件往文天祥怀里一塞,然后打开了第二封信件。这封信实际里面是一个皱皱巴巴的信纸。看样子就直到是飞鸽传书过来的原件。
“韩先生安好否,今日清晨破城重庆府,吕文德拔剑自刎当场,其弟吕文焕以及其族亲五百余人被俘,唯独,其长子吕师夔不知所踪,其余十子,十七女皆尽被俘,重庆围城五月有余城内粮尽油枯,百姓易子而食,贵族士绅,换妾,换奴烹食人这比比皆是,城内灾难深重,惨绝人寰。被救者自尽无数。破城后生还者只有五成。缴获军械,银钱黄金器物无数。整,听闻先生于山东欲有大事,遂倾尽此次战后所得,尽数送与先生,但有所须,整,必定倾尽相助。望先生保重身体,一切安好......”
“刘整拿下了吕文德这是一件大好事,尤其是前去帮助刘整的荪湖就可以抽出身来了,现在大理也是需要人手去管理的,不能全都跑到山东来。”
韩振汉看完信以后,把信递给了白老板,随后开口说道,现在倒不是韩振汉手中的人手不够,而是这个战线拉的实在是太长了,导致很多能统一管控的东西需要浪费人力两边去做。尤其是青州这里弄得完全是最新的东西,本来还需要王灿也来帮忙的,但是此时更需要一个统筹管理后勤的人,才让白老板过来帮忙的。
白老板在运城找的那个大洋马在大理给他生下了一个雪白的大白儿子。还没有享受够天伦之乐就被韩振汉给抓包了过来当苦力。当然了白老板对此是真的毫无怨言。还能有机会生儿育女,还能跟兄弟们在一起弄出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还能有机会报仇踏上敌人的领土。这些都是白老板不远万里跑来的动力。
“易子而食!!换妾相食!!这......这.....”
白老板拿着那封皱皱巴巴的信件瞪大这眼睛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他刚刚生了一个儿子,到了这个世界上以后的他和这个世界的第一个血缘的联系。但是看到有人在饥饿的时候竟然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而且还城中只剩下了五成的人口。那个偌大的重庆府,算上兵将城中少说要有二十几万的人。数十万人就死在了里面。这样的结果实在是太过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看完手中的贾似道来信的文天祥赶紧凑上前和张三丰一起看着那封刘整来的飞鸽传书。看完之后几个人都是久久不语。
“不是我冷血,这是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这是你们看到的,你们知道蒙古人在整个西征的过程中杀过多少人吗?易子而食很残忍,很考验人性,更显露人性丑恶的东西比比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这样的事情生在我们的治下。”
说到这里韩振汉看了一眼站在文天祥身后的6秀夫,他想看看6秀夫是一个什么样的表情,因为如果历史按照原本的轨迹展,最后就是他抱着年幼不懂时的小皇帝跳下了船。孩子是没有选择权的,但只是为了一个已经没有了寸土的国家,就让一个孩子为这个国家殉葬,这个易子而食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
易子而食起码还能有人活下来,你自己不愿意活还要抱着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起死吗?这种忠贞,韩振汉并不赞同。毕竟每个人有他自身的意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都是一众强盗般的行为更不用说对一个孩子了。
当韩振汉回国头看到6秀夫同样露出的是惊愕和气愤的表情时,还有他那有些苍白的脸。韩振汉觉得这个人还有救,他还没有变成那个疯狂的殉国者的那个程度。
当韩振汉拿出了第三封信的时候韩振汉先是愣住了,随后又拿出了信封看了看信封上面什么都没有。这封信里面只有一诗。
“瑞雪丰年岁去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