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道:“陛下,确有其事,如今陛下的师徒说已传遍京师,这些小子为了让名师寻上门来,可是相当踊跃啊。”
“哈哈。”闻言,韩信笑道,“那伯楷每日呆在书院,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想必已经收得佳徒了吧。”
“陛下,蔡尚书那里想拜师的人可排起了长龙,当然是已经得偿所愿了。”坐在一边的郭嘉羡慕地道。
话说怎么没人来找他拜师呢,难道真要自己去书院寻找,这样总感觉很掉价的,郭嘉苦恼地想着。
“哦,伯楷已收得佳徒,朕在这里先行恭喜了。”韩信闻言顿时精神起来,他从躺椅上坐起道,“不知是哪位幸运小子能拜在你之门下?”
“回陛下。”蔡邕放下手上考卷道,“是江东吴郡来的学子顾雍——顾元叹。”
“说起来,顾雍少时曾在微臣门下受学,今次进京赶考,前来拜会微臣,恰逢陛下收徒一说,臣就正式收其为徒。”
“蔡大人,荀某恭喜你收得好徒弟,顾雍此次考取吏部科目,我看了一下,吏部头名不出意外将花落其身了。”一旁批卷的荀彧拱手道。
顾雍,顾元叹,韩信当然知道他是谁。
东吴的丞相,未来东吴的内政第一人,对于顾雍摘取吏部头名,他一点也不意外。
韩信再次恭喜了蔡邕一番,然后环顾其他人道:“你等怎么样?可曾收到徒儿?”
话音刚落,曹操抬首道:“陛下,臣已收得徒弟?”
“哦,不知何人拜在孟德门下?”对于曹操这个大军事家收的徒弟,韩信还是很期待好奇的,也不知道哪个小子这么幸运。
“回陛下,是洛阳书院的李典。”曹操道。
李典,那个十二岁的小孩子。
说起来,历史上的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
虽然没入曹魏五子良将的行列,不过论统帅之才,不下张辽,不过是没有张辽的武力,且三十多岁就死了,没有留下太大的名声。
“希望这小子今生能在曹操的教导下更上一层楼吧。”韩信想着,正要对着曹操恭喜一番。
突然,郭嘉一声压抑不住的闷笑打断他的思绪。
“奉孝,笑什么?难道孟德收的徒弟有什么不对吗?朕觉得李典这小子不错啊,既然能在小小年纪就被书院录取,其必有出众之处。”韩信看着憋笑的郭嘉,一脸疑惑。
“哈哈,陛下,你听我说,哎呦不行了,这事真的是太好笑了。”
郭嘉在众人古怪的面色中,捂着肚子道:“孟德首先想收的是那个叫周瑜的小屁孩,谁知人家小屁孩不理他,说是要拜陛下为师,孟德没办法,只能找了大一点的李典。”
“孟德,你说是不是小孩子好骗好哄一点,还是你喜欢带小屁孩?”
“也不知道是谁被法正给无视了?”
突然一道声音响起,让憋笑的郭嘉仿佛被掐断了脖子的鸭子一样,涨红了脸说不出话。
“谁,谁在说话,给我站出来,我那是要收小屁孩做徒弟吗?我那是逗逗他而已?”心思被揭穿,郭嘉气急败坏地道。
一旁的曹操不理会郭嘉的玩笑,他朝韩信一拱手道:“陛下,臣确实有意收周瑜为徒,不过我俩无缘,如陛下有意,臣请陛下收下他。”
“周瑜小小年纪,奇才也,兵书战策点藏于胸,臣考校几句也应答如流,且其颇有灵性,如能让陛下教导一番,他日大乾必出一绝世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