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陈飞的话换来两女一个大大的白眼,显然,两女不是这么好忽悠的。
关中到江南的路很远,就算天天赶路,过去恐怕也要两个多月的时间,显然,以陈飞的性子是受不了天天赶路的这么,何况一起随行的还有自己的妻儿,所以他几乎是走到一个大城市中就休息几天,顺便见识下这个城市的风景。
而且李治也没有强行规定他什么时候到江南,一切时间自己安排。
陈飞虽然来到这个世界那么久了,也去过许多地方,但之前几乎都是因为战事去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根本没时间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一次出行江南,刚好让他看过关中到江南一路上的风景,人文。
一路下来,陈飞发现燕云儿说的果然没错,越是往南走,人口越是稀少,而且经济也不见得有多发达,不过南方的耕田倒是比关中要多,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大片的稻田。陈飞还看到过几台割稻机放在田野旁边。那是十二年前他和李卓瞎捣鼓出来的“人力割稻机”,没想到还真的有人在用。不过现在是播种的季节,所以倒也没有人真的驾驶这台机器。
很快他就了解到,割稻机在南方还是很受欢迎的,这里的大户人家基本都有。
因为南方的耕种面积很大,靠人来收割远远不如机器收割有效率,因此割稻机在这里还是很受欢迎的,即使这台机器需要人去催动。
过了长江以后,总体给陈飞的感觉就是:这里的经济主要还是以农业为主。城市里很少见到商品贸易的往来。陈记商铺算是生意好的,其他商铺连客人都看不到。城市建设也略显破烂,和北方以及关中坚固的城墙相比有些寒碜,不过这并不影响千百年后南方人在经济上的水平。
而且陈飞发现了一个问题,南方多良田,且水稻都是一年两熟甚至更往南一点的地方一年三熟。如此以来,南方就成了全国的粮仓。一个地方,只要粮食充足了,那么生产必定也会发展起来。他之前一直想在关中催化资本经济,但是效果不见的有多好。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关中良田不多,为了吃上饭,工厂里的工人还需要照顾家中的田地,所以作坊的发展速度一直不如他的意愿,十年前什么样子,十年后还是这个样子,一点儿没有资本经济萌芽的感觉,除了他陈记商铺,许多效仿他的人最后都没能坚持下去。
但是在南方,他似乎看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子——如果把在南方开设工厂呢?这里粮食充足,多余的劳动力完全可以投入到工厂里来做活。而且他突然想起来,中国资本经济发展的最早的也是南方!他之前走进了死胡同,现在才感觉豁然开朗!
不说别的,单论这个发现,就让他感觉这一趟来南方值得了!
开工厂,办商会!他要把江南打造成一个富到流油的黄金地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