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门大炮同时发出轰鸣,即使小王子已经提前将阵型分散、但仍被灼热的实心弹犁出了一道道血肉组成的通道。
在轰鸣的炮火面前、哪怕是披甲的重装骑兵看上去也是那么脆弱,擦着就是伤、磕着就是亡,断肢、鲜血和肉泥在人群中横飞。
明军的佛朗机炮多为子母炮、短时间内的射速相当可观,蒙古人在第一轮炮击中损失了上千人,战马也因为巨响和硝烟开始躁动,蒙古人的前队遭到迎头痛击、士气出现明显滑落。
小王子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大军如张开了双翼的巨鹰一般、从两侧试图包抄整支明军。
虽然看不懂这个阵法,但小王子的直觉告诉他:如果直接冲击人数最少的中军、反而会陷入苦战,那还不如把明军调动起来,用频繁的恫吓和试探找出他们的破绽。
这一招正中朱厚煜软肋,到了他手里、京营已经费拉不堪到一种境界了,哪怕已经做出多方补救,但实际上的可战之兵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凑数的炮灰。
直到这时,朱厚煜才想起来自己似乎忘了一件事:精锐、老兵、新兵是应该按比例混搭的,单纯由新兵组成的阵列极容易引起崩溃。
可惜为时已晚,小王子敏锐地发现了戚继光所部的外强中干,虽然前排都是披甲的沉着老兵,但里面的新兵、可是一个个在怕得发抖啊。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全军压上,多面围攻、打其一点,击溃明军的右翼!
阿奴金率领的大军乌泱泱地扑向了义军,就在朱厚煜以为小王子的主攻方向是左翼而松了口气时,巨大的九足白旗迅速在戚继光眼前浮现。
清儿被阿奴金死死缠住、张维贤还没喘匀气,朱厚煜只好立刻将蟹螯阵调整为偏右阵,亲率大军前去支援戚继光。
时间逐渐来到了日中,阿奴金人多势众、但清儿的义军也不是好惹的是,双方短时间内难分胜负。在蒙古骑兵波浪式的冲锋下、戚继光所部疲态尽显。
在骑射与火枪的对射阶段,明军的表现并不差、甚至可圈可点,但一旦进入惨烈的肉搏战,明军普遍薄弱的战斗意志便暴露无遗。
前列的老兵被消磨殆尽后,后方的新兵迅速在巨大的伤亡和压力下崩溃,戚继光毕竟是突然被提拔上来的,没有亲兵和平素威望的帮助、根本压不住这些已经崩溃的明军,只能亲自带队冲上去、寄希望于朱厚煜的支援。
明军最大的弱点在此刻暴露无遗:薄弱的战斗意志。
由于社会地位的普遍低下(大部分明军都被将领当作奴隶使用)和武人遭到的严重压制,明军的战斗意志普遍低下到难以置信,除了戚继光等少数将领的私兵、明军在面对外族军队前几乎是一触即溃。
满清野蛮、残暴不假,但初期的大清带有相当浓重的****色彩,只要愿意玩命,粮饷、前途、女人要什么有什么,吴三桂、尚可喜等汉奸头子甚至受封为王,这是他们永远不可能在大明得到的。
也正是如此,许多明军、起义军被大清收编之后,战斗力出现了显着提升,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大概就相当于国军和反正后的国军,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兵无战心、军备松弛、党争掣肘、文武相制......如此多枷锁的禁锢之下,明军就是一柄朽烂的木剑,纵然使剑的是个绝世高手、想取胜也是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