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受先皇托国之重,怎敢居功?”
“有功就是有功,这是不消说的。”
“臣已命李绍并杨树林二人西征,去剿灭盘踞西北的豪格部。同时启四千火器新兵继续北伐及毅勇军五个主力营继续北伐。”
虽说故都已经光复,但距离天下太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盘踞在西北一带的豪格虽已经是秋后的蚂蚱,终究还有几分实力,那是一定要剿灭的。
所有人都对西征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豪格早就成了落水狗,毅勇军赶过去定然会如同秋风之扫落叶,一定会轻而易举的剿灭豪格残部。
这是因为豪格一直在打仗,不仅是在和地方上的大小军法激烈交战,还在和由川蜀如秦地的闯军和大西军在打。
豪格早已时日无多,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本着墙倒众人推的精神,早已成为众矢之的,毅勇军赶赴过去也就是清理一下局面而已。
甚至不需要多少兵力,意思意思也就是了。
相对于西北方向上的豪格,北伐才是重头戏。
四千火器新兵,再加上五个营的毅勇军老底子,还有部分近年来归附过来的“王师”,一万四千多人马,早已越过长城深入草原去打仗了。
虽然很多人都建议走山海关那条线,一举荡平两辽,彻底清除还在关外的伪清,但张启阳却极力反对这种方式,而是一力主动由正北方向为突破口,先扫平蒙古,然后再堵死伪清。
无论的北边的北边的蒙古还是东北的伪清,早已大不如前,完全就是风雨飘摇的状态,到底应该怎么打,本就不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
而且这事本就是毅勇军的首尾,没有人会在军事问题上和大明第一战神张启阳顶牛儿。
先伐蒙古再平两辽的战略就这样顺顺利利的开始执行了。
“这征战之事,还是应该多听听张侍讲的意思。”复隆皇帝似乎不想在这问题上继续深入下去,而是用一个比较生硬的方式转过了话题:“当年就是在这里,张侍讲给朕上过课程,如今再临故地,怎也不让人唏嘘感叹?”
“但年先皇大行之前,曾对张侍讲郑重嘱托,也对朕万千叮咛,言及要对张侍讲之言悉听悉从之,朕顺先皇之意,果然光复我煌煌大明,想来也是天意。”
“有功则赏。”复隆皇帝站了起来,却又坐了下去,故意拿捏着帝王的沉稳气度,不过还是显露出了一丝不怎么自信的样子:“议起张侍讲之功,众人都说可以封王,朕却以为不妥。”
“我朝素无封异姓王的例子,就算是有也是追封的哀荣,实在不适合实封。”复隆皇帝说道:“朕以为,加个太保衔还是可以的,张侍讲以为如何?”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怎敢……”
“这里没有旁人,张侍讲就不必那这样的客套话搪塞朕了,就凭你张侍讲的功劳,裂土封疆都不算过分,朕也不能只拿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糊弄人。”
复隆皇帝面带微笑,只不过他的笑意显得有些不那么自然:“朕有多大的家底,你张侍讲是清楚的。你想要什么只管说,只要是朕能给的出来,就绝不会吝惜。朕还想与你做君臣的千古典范,希望与你同始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