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为了追求效率和收益,不论贩卖的是什么东西,都会尽量保证每天多赶路,所以每天走多少路,大概是一定的。
为了挣行商的钱,淳朴的村民们,就会在行商们每天行程的终点,开个小店什么的。
崔峪他们走的路程不够,赶不到这些沿途的休憩点,也就是说,他们得在野外露宿。
露宿野外,也不是好受的,大晚上的,山里有什么玩意是很难说的。
可是也没有办法,谁让他们这几个书生实在拉垮,背着书箱扛着行礼的书童,都比他们强得多。
要不是迁就他们,也不用在野外和衣而睡了。
好在护卫们还是相当专业的,他们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大概就是生上一堆火,熬煮一锅糊糊样的大杂烩,众人稀里哗啦灌下去,糊弄饱肚子,就着火堆就开始睡觉。
崔峪几个不用守夜是最好的消息,只要是怕他们根本忍不住困,守了等于白守。
护卫们按照之前的分配,轮流守夜,主要是防止野兽和失火。
崔峪以为他会睡不着,实际上他睡得很香,在白天的疲劳之下,他躺地上马上就睡着了。
一夜无梦,出了不知道是什么虫子留下的一大堆疙瘩,痒的他不行,还好没有别的毒了。
最惨的是胡亮,他睁开眼,觉得怀里凉凉的,一掏,一条蛇。
然后,加餐。
味道还是不错的,寄生虫什么的就不要考虑太多了。
还有别的好处就是,崔峪逐渐放弃了生闷气,想开了,生气也没用,不如走快点,赶紧到洛阳参加府试,今年大概是考不过的,那就明年,等自己也能当官的时候,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
一路急行,在上路的第四天,他们一行人赶到了伊河边上。
在客栈好好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以后,崔峪等人又恢复人模狗样,不复在山里的狼狈。
读书人,那必须得注意形象,邋里邋遢不成苦力了吗。
众人收拾好东西,前往伊河渡口。
这个渡口的广大,超过了崔峪的想象,他以为是那种一条栈道修到水里,两条独木舟随波浮沉。
结果,入目所及,相当繁华。
道路平整,商铺一间挨着一间,商人带着伙计,纵横往来,耳边都是谈论价格的吵闹声。
码头也相当的打,因为崔峪理解错了,他以为伊河是一条河,宽度必然有限。
绝大部分河道确实是这样,可这个渡口位置选择在一个天然水库。
水库面积相当不小,里面有大概几十艘船。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