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站着几十个士兵,携刀挎箭,防止有人武力拒绝检查,怪不得刚才的船只没有认真查,原来检查点在这呢。
到崔峪他们这一伙人的时候,岸上的士兵明显紧张起来,死死盯着他们,随时准备把人拿下。
好在他们确实是来赶考的,护卫带着刀枪很正常,也没有甲弩,在警告一番之后,就直接放行了。
检查完毕,船只从水道再回到主渠,慢慢行进到城墙边,城墙这里开了一个水门,水门上市一个千斤闸,白天放开,晚上关闭,远远的还能看到后载门的城楼。
过了水门就是从政坊,这就算是进了洛阳了。
因为靠近城墙,这边更多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居住,而且还比较穷,这里也有客店,可是环境就不怎么样了,一般来赶考的书生都不会选择这里。
一来是环境不好,二来是不安全三嘛人都喜欢扎堆,去那些书生比较多的地方。
进城之后就没有那么热闹了,不过却也更有一番滋味,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在河边浆洗衣服的妇人、女子,见船上的人在看她们,她们也不羞涩,反过来上下打量那个书生更英俊些,更有熟悉的,还要互相咬耳朵,指指点点,发出银铃似的笑声。
女人们如此做派,反倒让这几个书生承受不住了,他们纷纷红着脸低下头不敢继续看,王家两个护卫倒是来劲,想要出声挑逗,被王衍狠狠一个眼神刹住。
崔峪看在眼里,感叹在心里,这大隋朝的风气果然开放,颇有后世盛唐风韵。
城中的里坊明显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每个坊都有笔直、超厚的坊墙作为隔断,坊墙上开一个门,坊门有两重屋檐,规格大,华丽壮观。
里坊内有十字大街通向坊门。坊内又有小街巷,里坊被大街小巷分割多个小单元,连续经过几个坊都是一样的规制。
崔峪用心计算了一下,每个里坊长宽大概都是五百米左右,换算成大隋制大概正好是一里。
还真是规矩森严,细节处见真章。
老丈带着他们穿坊过巷,到达尊贤坊,找了好几个店家,不是客满,就是没有那么多房间,找了好久才在靠近坊墙的地方找到一家:清闲居。
就这个名字,住的书生都不多,人家不是状元楼,就是簪花园,至不继也得叫登科、及第。
众人实在是不想再继续找了,主要是天色已经晚了,他们早上的时候从陆浑登船,大半个白天到达龙门渡,这找完住的地方,天色都已经有些黑了。
这一次崔峪就住上了单人间,再也不用闻他们的臭脚丫子味,把东西规整放好,刚洗了把脸,就听到敲门声。
“壮实你好了没有?咱们去南市看热闹啊。”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