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奴婢,还是庶民,又或者是正直富商、仁厚豪强,抑或者是清廉寒门士族,皆可加入。
太平军之揭竿而起,乃朝廷昏聩、士族肆意倾轧百姓所致。
太平军之战,为的是万万千千受苦受难之人摆脱压迫,能够让他们吃得饱饭、穿得起衣、治得起病。
更为的是他们的子女、双亲不再受血肉盘剥,为的是打造安康之盛世!
至于具体布道言辞,坛会之后,本道主可与雨师详加斟酌、探讨制定。”
张角双眼微眯,静静地思虑着。
其他人也不敢吭声,老老实实地候着。
此乃大旗之变,变的是天公之心血、变的是信仰旗号,他们其实并无多少话语之权。
数十息后,张角终于出声。
“本道主之所以要创立太平道,为的便是解救天下受难黎庶。
既然太平道多有限制,那变一变旗号也无妨。”
说到这儿,张角微微一顿,继而又扫向一脸复杂的人群道:
“当然诸位也无须担心,尔等皆是我太平道核心,将来便是变了旗号,也依旧为太平军之肱骨。
此点,不会改变。”
张渊自是听出了张角的言外之意,是以颔首附和道:
“天公所言极是,关于此点,诸位大可放心。”
“愿遵天公、泰公之命!”
张角发了话,众人也只能应下。
“泰公,还有何想法,继续吧。”
“是。”
张渊朝着张角一拱手,而后继续开口道:
“其二,必须严明军纪、设立直属督战队。
由于我方人员来历繁杂且认知有限之局限性,一旦起事,必会有残暴之徒趁机作乱。
是以,必须制定严苛军纪,约束各方大军之行为。
同时,还需设立由本部直辖之精锐督战队,专司监察各方大军。
若有大小将官施暴,则督战队立斩不赦,并扶持次任主官登位。
若有军卒残害百姓,则督促相应主官严厉处置!
百姓乃我太平军之根基,一旦有百姓被残害,则根基不存,我太平军又岂能继续发展?
相反,若是我太平军全心全意与百姓站在一起,自然会收获认同。
届时,我太平军必会如滚雪球一般,快速壮大,且军卒敢战、死战之心也将被逐步培育而出!”
“可!”
张角双眸微睁,毫不犹豫地吐出一个字。
关于这些,他此前都不曾想过。
“其三,白鸵垴需设立太平学宫。
太平学宫将为我太平军源源不断培养各行各业之人才,以襄助我太平军之发展。
某愿出任学宫宫主一职,对各业优秀弟子亲自教导。
而首批弟子,便要从在场之人中遴选而出。
至于首批教导内容,则以政务、智略、武道、统军、练兵为主,后期再逐步填充其余各项。
关于教习,某将亲自指定。”
“可!”
张角眼中出现一抹笑意,再度点头应允。
其实这才是他最希望张渊提出的东西……
“其四,于渤海郡沿海地区觅一良港,同时全力搜寻擅造船之船匠,愈多愈好。”
“嗯?这却是何故?”
张梁不由疑惑出声。
张渊眼波微闪,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有两项目的。
其一,为将来之水战做准备。
其二,也是当前最为紧要之务,便是远渡海外,搜寻高产之粮!”
“海外?”
张角眉头微皱,本能地有些排斥。
这也是历朝历代之人,下意识地想法。
在他们看来,海外皆是蛮夷之地,荒凉且贫瘠,根本用不着浪费精力。
不过张渊提到的水战,还是让他没有直接出声否决。
“有多高产?”
张宝倒是饶有兴趣地发问。
“某此前曾以奇术算得,海外有三种高产之粮。
其一生于地表植株,形如小臂、生有密集食粒。
因食粒呈明黄色,且大如七八米粒,故而某称之为玉米。
玉米者,亩产之量可抵麦稻两至三番。
其二形体圆润,大如拳头、小盆,呈土黄色,生于地下、茎叶在地表。
某称之为土豆。
土豆者,亩产之量可抵麦稻五番。
其三同样生于地下,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色泽呈红。
某称之为甘薯。
甘薯者,亩产之量可抵麦稻十番,甚至二十番!
若能将此三类高产之粮带回播种,不出两三载,我太平军将无惧粮荒之危!”
听到玉米及土豆之产量,众人皆是瞪大了眼睛。
待得听清甘薯之产量,所有人更倒吸一口凉气,眼珠子都差点惊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