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好了,方逸辰和苏茜继续开始朝山顶前行,这会吸取了教训,不再走的很快,而是慢慢的走,一边爬山,一边浏览周围的风景。
??柴山的风景还是很不错的,环境保护的也很好。山上的树很多,品种繁多,方逸辰叫不上名字,他除了认识柳树,白杨树,枫树这些特征明显,比较常见的树之外,其余的树对于他来说,只有一个称呼,那就是‘树’。
??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个形容词,那就是‘大,小,高,矮’了。
??深秋,树上的叶子都换上新装,秋风刮来,黄色,绿色,红色到处纷飞别提多么好看。如果只有一个人在这,看到这样的景象不免会伤从心来,觉得有些悲伤。
??但人多,吵吵闹闹,纷纷咋咋,你就能感觉另外一种感觉,秋高气爽,最起码方逸辰是这样感觉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半个小时后,二人到达山腰,到了这里可比山脚下更热闹了。一座座庙宇开始出现,明月河东边是道,西边是佛。
华国的道教和佛教不比国外的宗教,相互不能共存,无论是宗教也好,还是教徒也罢,可谓是泾渭分明。
但在华国佛教和道教上面你就不会发现这一点,信佛的人信道,信道的人也信佛,虽然不能说全部,但数量的确不少,最起码方逸辰目前为止认识的人都是如此。
至于宗教更不用说,那是藕断丝连,可谓是前世今生的渊源。就像观音菩萨,本是道教的慈航道人,封神大劫之后到了佛家。
如来佛祖更传闻是道教的多宝道人,也是后来到了佛家。反正各种各样的传闻,有佛教的人最后到道教的,也有道教的人最后到佛教的。
千头万绪无法理清,但因此就可以看得出来佛教与道教之间的联系了。方逸辰曾经听到有人说,道教抄佛教的人,把好多神仙拉倒佛教。方逸辰真想一口盐汽水喷死他。
??道教是本土宗教,佛教是外来的,为了能够在中土生根发芽,能够发展壮大,自然是要入乡随俗,投其所好。你们喜欢道家是吧,可以啊,道家有什么,我们也有什么。
??所以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大家都能清楚。但从另一方面说,佛教传入中土已经两千多年了,两千年间发生了太多事情,有的成为永久的谜题,有的更消失无踪,所以也不能说的太过绝对。
??到了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你这话说的有意思前面说是佛教抄道教,后面又说不一定,不是相互矛盾吗?
????矛盾吗?的确是矛盾,因为矛盾就会有争议,有争议就会有想法,有想法就会实施,实施就会有变化,变化才会去解决。佛道之间的矛盾,华夏传统文化之中的矛盾,正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华夏文化才会在悠悠千载岁月当中,一步步走过来。哪怕面对再大的危险,哪怕被挤压到只剩一小块生存地。
但就因为有了这矛盾,有了这张力,有了这绵绵不息的生命力,最终战胜困难,一次次在逆境中崛起,在破灭中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