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从崩巴那里知道了这里是幻梦境,还真的是个奇怪的世界啊。
第三天,之前追我们的怪物竟然又出现在了村子的周围。正如前天那样,那些怪物被崩巴一招给秒了。后来才知道,这些怪物原来是叫做蝎狮啊。
第四天,村里旁边又出现了蝎狮。
第五天,蝎狮的数量要比之前多了好几倍。
第六天,感觉这群蝎狮变聪明了,竟然懂得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了。
第七天,可恶这些蝎狮就好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我们仍未能找到这些该死的蝎狮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第八天,经过不断的调查,终于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我们在现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药水。崩巴说这是一种魔化药剂,不过这个药剂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而是需要一些配套的药剂或者魔法一起使用,才能让别的生物变成凶猛的魔兽。
第九天,香水,我们找到了被诅咒的香水。崩巴用追踪魔法确定了这些香水的源头,我们决定要去那个地方看一看。
第十天,那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小镇子,而且里面竟然信仰者看似正常却非常诡异的教义。
第十一天,今天又有人跑去教堂自杀了,但是这个小镇的居民好像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该,还有那个奇怪的香水味竟然遍布在整个城市里。
第十二天,香水店的背后其实还有别的人,为了方便调查我们也不得不喷上了他们的香水。
第十三天,我们借助着命运女神的力量成功嵌入到了镇长家中,拿走了剩下的三个东西。
第十四天,我们离开了小镇,却记不得之前发生过的记忆。如果不是因为有写日记的习惯,说不定我们真的不知道那几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我们决定还是按照着自己的方法将保险箱更换新的密码。
第十五天,我们回到了村子,没有发现崩巴。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身体有些隐隐不舒服甚至是不对劲。脑海中不断回荡着的某种奇怪的声音,凭借着多年丰富的经验,我一下子就判断出自己可能是被邪神看上了。
第十六天,保险箱交给了杂货铺老板。
第十七天,他们已经。。疯了,变成了怪物,然后被崩巴。。
洛洛迅速向后翻阅着一直到最后一页才将书合上,从第十八天开始这个日记的作者就开始用着意义不明的文字在写着日记。洛洛表示自己根本看不懂对方在写什么,而这样的记录一直持续到第二十一天才彻底的停止。
“镇长家里面偷出来的吗。”洛洛摸着下巴陷入到深思当中,看了眼时间,现在还有几个小时。
洛洛看着手中的封面不经升起一股疑惑,“这个日记本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曾经有过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如果让你写日记,你会在日记中写下心里话吗?
大部分表示,正经人谁会在日记里写心里话,更有人表示正经人谁会写日记。而剩下人的表示会在日记里写下心里话的人大部分为中小学生。
所以洛洛对这个日记中的内容依旧是存在着怀疑的态度,也许是自己本身就这么想,更也许还是因为刚刚的临时疯狂让自己不断的疑神疑鬼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洛洛皱紧着眉毛,手指不断沿着封面上那诡异无比的触手纹路的滑过,突然她想到了什么翻开了第一页,寻找着缝隙。终于,在封皮和日记本中间发现了一个的不是很明显的夹层。
手指顺着这个微小的缝隙一点点的摊入其中,随后又突然间扯开,刹那间封面和书皮间被拉扯开。但同样一根根红黑色肌肉宛若胶水一般粘连在两者之间,每用力往外拉扯的,那一根根肌肉般的东西中就会分泌出宛若鲜血一般的液体,然后沾湿了洛洛的双手。
强忍着来心中的那一抹恶心感,继续撕扯着封面,渐渐的整个日记本仿佛是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疼痛一般发出喧闹而又刺耳的尖叫,“嘤嘤嘤。”
下一秒,一张人脸突然出现在的夹层中间,或者说是一颗人头更加合适一些。不断上翻着的白眼中流淌下两道血泪,大张着的嘴巴中伸出那又细又长的舌头来回上下波动着。
“哇哦!”
洛洛被这个日记给吓了一跳,但还没到撒手的程度。
她不断的打量着这个陌生的脑袋,总有一种微妙的熟悉感。
骰子点数(洛洛,灵感);1d100=23!成功!
“这是大熊?”洛洛皱紧了眉毛,回忆着之前芬达寻找这几个人编号的时候,洛洛偶然间也看见过这四个人的长相。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个被藏在书本夹层中的东西,竟然是大雄。
“哟呵,还真的是有趣的小玩意哦。”奈亚不知何时出现在洛洛的身边,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日记本道:“有没有兴趣将这个小玩意送给我哦?”
“这是什么?”洛洛反问道,“如果我在这里给了你,那么现实中同样的日记本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哦呼,我要的只是这里面的那张脸而已。而且这里是你的梦境,可不对你的的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哦。”奈亚将手摊入其中,很快一个血淋淋的人被奈亚从那个夹层里面被淋了出来。
一阵反胃的洛洛干呕了片刻,问道:“这到底是什么!”
“寄生虫哦。”
“寄生虫?”
“对哦,一种在死后将自己的灵魂封印在某个物品中。然后当有人触碰这个物品后,在他晚上睡觉时这个灵魂就会从封印物中钻出扎根在那个人的梦境里不断蚕食着梦境中的力量,最后成为梦境中唯一的主人。”
“那个人最后会变得怎么样?”
“当然是被寄生虫取而代之了哦,这是一种非常有年代的小戏法啦,还会怎的是有点怀念呢。”
“取而代之?”洛洛闻言不经一愣,然后怀疑道:“应该,不止是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