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个激烈?”
“主战派们认为,这是开拓疆域,完成对金国全面掣肘的绝佳时期,而主和派们却认为,这将会对大宋造成毁灭打击,甚至有人说陛下在……”
见童贯支支吾吾,赵桓问道:“在什么?”
“在重蹈隋炀帝覆辙。”
见赵官家并未生气,童贯这才松了一口气。
“你继续说。”
童贯犹豫了一下,从怀中取出一份书信,说道:“陛下,这是皇城司的人从青州送来的急报。”
青州?
青州在这个时候送什么急报?
战场又不在青州。
赵桓接过来,打开仔仔细细看完,脸色立刻阴沉了下来。
“这是真的?”
“应该不会有假。”童贯小心翼翼说着。
这事童贯其实不太想说的,毕竟现在朝廷在征讨高丽,若是这件事一旦传到赵官家耳朵里,必然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地方官现在把事情严严实实地压着,其中还牵涉到朝堂派系斗争的问题。
童贯继续说道:“青州的官员在青州以战争的名义,巧立名目,对百姓横征暴敛,原本青州正在推行新农政,交钞下乡。”
“此次征讨高丽,朝廷有向青州征集粮食吗?”
“后勤的安排好像是秦相公办的,具体是否有向青州征集,不得而知。”童贯继续说道。
见赵官家沉默下来,童贯继续说道:“陛下,可能只是青州一带有,不如让肃省院的人去查一查,就完了。”
“青州一带?”赵桓的脸色阴沉下来。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你只是发现了青州有,不代表别的州府就没有。”
“是,臣愚钝。”
事物是复杂的,早在一千多年前,道家就给出了一个说法:万物遵循道运转,道看不见,摸不着。
如果人为过度干涉,就会破坏原本自然运转的秩序,造成混乱。
所以后来,才有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在太平时期,激进的改制不但不会起到好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因为激进的改制,必然是改变过去的秩序,重组一套秩序。
必须要有人执行,一旦如此,人手里就会有新的权力。
而权力这种东西,不是一般人能驾驭的,它会扭曲人性,周围的资源和财富都会向它靠拢。
这个时候,人就必然会利用手里的权力去为自己谋取利益。
如此,便会从底层百姓那里收割。
事物的方法是相对的。
在赵桓穿越过来的非太平时期,那一套激烈的改制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但是,随着新农政在北方各地慢慢推行下去后,新的秩序逐渐运转,并且稳定下来。
而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的意外因素,就导致了地方权力份子可以巧立名目了。
赵桓说道:“去,通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还有肃省院,按照朝廷的规矩去办这件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童贯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会不会影响到前线的粮食?”
“前线的粮食?”赵桓的语气突然冷了下来,“朕的军政有一套完整的规矩,战时如何购买粮食,如何征收军用,登州有丰富的储备,杭州与复州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粮运线路,什么时候要在青州征调粮食了!”
赵宁的语气越说越冷:“朕倒是要看看,是谁不按照朝廷的章程办事的!”
童贯又犹豫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