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节过后,合作社的粮食和蔬菜的订单明显增加了几番,单是齐银一个人送货,显然是忙不过来了。
李大刚成了合作社的第二名送货司机,这次和他一起同行的是杜乖乖。
李大刚现在主要负责古镇和县城所需的蔬菜配送,而杜乖乖被叶寻要了回来,替代叶盼儿之前的工作,叶盼儿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耽误太多的时间,可不好。
李大刚驾驶着小货车,从村里出发,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来到了县城顾水江边码头。顾水江三码头,乃是县城里最大的果蔬山货交易中心。
李大刚一到三码头,就有人来争抢在丰收节上爆红的“鱼泉红薯”和一种“青皮红肉”的萝卜了。
小货车上醒目的“鱼泉红薯”和“青皮红肉萝卜”,分辨度很高,回头率也很高,让杜乖乖都吃惊不已。
丰收节过后,鱼泉村的红薯,名声大噪,价格也跟着翻了好几倍,都是用来做“网红红薯粥”了。
“网红粥”是鱼泉村丰收节最后一天爆红网络的,并且迅速蹿红顾水县周边地区,继而是道州地区,很快席卷了商南的所有城市,甚至连京华那边的美食城,也出现了“鱼泉网红粥”持续走火的现象。
“一粥难求”的美食盛事,正在持续上演,售价最高的居然突破了288一份。
“鱼泉网红粥”,采用鱼泉村的红薯和应季晚稻大米,再加上鱼泉村独有的葛仙米,熬制而成了。
鱼泉网红粥,现在在美团之上都卖出了三十块钱一份,比一份钵仔饭都贵,而且还供不应求。
至于一般饭店里售卖的“鱼泉网红粥”,一份也就半斤红薯,二两大米的样子。至于葛仙米嘛,完全就是几个手指头黏上一丢丢,点缀点缀一下而已。
这让叶寻着实开心死了,红薯粥不仅在古镇和县城里很吃香了,就是在道州和商南各大酒店,饭店,美食城都成了追捧的美食了。
“那谁……鱼泉村来的那个小兄弟,这些赏你了,拿去买包烟抽抽,把那几筐红薯搬到我车上去。”
雷管从手包里抽出两张大钞,丢给了李大刚,看着玫红皮色的鱼泉红薯,两眼只放精光。
“小兄弟,我给你三百,别听他的。”
另一个声音,随之飘进李大刚的耳朵里。
顾水江大酒店的采购部经理颜宁,对于“鱼泉红薯”,也势在必得。
三百大钞,直接被丢进了李大刚的小篮子里。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就得了以前一天半的工资,这钱……太好赚了。
李大刚一愣,心下大喜,回来跟着叶寻做事,真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颜大头,你几个意思?想和我雷某人抢生意?”
雷管冷哼一声,火大了。
身为香满楼的老板,亲自来选购食材,居然被一个采购的狗腿子打了脸了。
他给两百小费打赏人家送货司机,颜宁这货,居然在他面前摆谱,给了三百的小费,只把雷管气得脸都绿了。
“我们老板交代过了,从今天开始,谁要是和‘兔兔渔业’之前就有业务,我就给谁优先供货!”
李大刚没有客气,直接把两人丢出的大钞,塞进了屁兜。
“你们老板是不是和黄……兔兔,好上了?”
雷管活生生的咽下了“肥婆”两个字,换成了“兔兔”,吃了一惊。
他认识黄兔兔有些年,一直都不知道叫她肥婆,倒是兔兔这的真名,反而叫得少了。
“真是走了狗屎运了,黄兔兔居然和办丰收节的叶寻,搞在了一起。”
这种话,颜宁也只是在心底里咕哝咕哝,算了,愣住没敢说出口。
李大刚把握着鱼泉村高质量的山珍食材,他说要给谁断货,他们这些县城里的饭店酒店的老板,还真的就得不到鱼泉村的很多食材了。
现在,鱼泉村的食材,时令果蔬,都成了抢手货,连之前最不看好的土豆,红薯和萝卜,现在都身价倍感了,价格涨得最离谱的就是鱼泉红薯了。
鱼泉红薯,现在都10块一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