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景殿里,皇帝清冷微疑的声音缓缓响起,他瞧着斜靠在软榻之上闭目养神的太后,有些不解的问道:“母后?”
太后眼皮轻抬,眸邃如石:“不错。”挥手叫四周的宫人退下,这才道,“哀家也不瞒你,昨天丹青那丫头来求我,叫哀家帮帮她。”
皇帝蹙眉:“她未卜先知?”
太后对前朝之事洞悉的巨细,也不掩藏:“非也,既然徐九卿早已料到今日的局面,那么他的三个女儿,必定也是都做足了打算,尤其是这个老三。”
皇帝恨极贪官,而大汤开朝以来最兴连坐,他虽然不想失去徐九卿和钱景春这样两个重臣,但心里明镜一般,这两人绝对不是像本人所言的那般不知情,正所谓狗仗人势,他们若是不给程董两家借东风,那后两者也不会得寸进尺到如此地步。
不知情?
笑话!
不过对于徐丹青,他到是极其重视,毕竟这人是当朝中,唯一一个能和江淮比肩的女官。
当时满朝文武在场,他在气头上,没办法对徐丹青留情,如今太后开口,倒也正如他所愿,思忖片刻,低声道:“说实话,儿子也不想牵扯上她。”
“徐丹青的才学,放眼古今也是女子中的翘楚,往前推两百年,说不定能和成文太后相较。”太后微叹了口气,似提醒非提醒,“再者说了,老五也喜欢她。”
皇帝闻言,眼中微深:“老五果然对她有意思。”
太后轻点头,而那人心里到生出一个主意来,正如他所想,官职不重要,重要的是徐丹青的满腹经纶,不如以老五为借口,把她先留下来,等徐九卿的风头过去,再官复原职不迟。
太后眸光颇有意味:“女官成婚,按规矩要退仕,你如何留用?”
皇帝这时候已经做好了打算,随意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酌情更改又能如何,人才得不到重用,才是最大的损失。”
太后再次颔首,恍然道:“对了,他们徐家那个大女儿,叫徐丹鸿的,你想怎么办?听说她的才学比其三妹,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皇帝感慨:“母后,有些人生来即是为了权术,那个徐丹鸿骨子里洒脱不羁,终年游山玩水的,实在是不适合朝堂。”顿了顿,可惜道,“已经派人去抓了。”
“抓回来如何处置?”太后沉声。
皇帝现下只是将他们徐家的所有人都软禁了起来,还未下最后通牒,闻言思考片刻,抬起头颅,蹙紧眉头:“除去徐丹青外,满门流放。”
太后双眸微眯,掩住其中的精明:“可他罪不至此。”
皇帝冷淡:“只当是小惩大诫。”
太后一语道破:“小惩大诫?哀家看,你今日如此大发雷霆,不过是要给老四在朝中立威罢了,如今这几个小子,顶数他势力微颓。”
皇帝倒也不尴尬,而是点了下头,淡淡道:“还是母后最知道儿子。”
太后话音冗长:“是啊,你可是哀家一手带的孩子。”
皇帝视线驳杂,再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