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吕布是死于一场意外,所以必要的尊重还是要的。
李轨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封赠甚厚。
他的子女也做了妥善的安置。
来也是奇怪,吕布死后不久一直不肯来长安居住的貂蝉居然主动提出要迁来长安,李轨大喜,遣使将她接到丞相府来,另辟一处院落给他居住。
丞相府的人口越来越多,后宅显得越来越拥挤,尤其是竹玛,草原上野惯聊,突然被拘束在这的空间里,简直就像鱼儿离开了水,鸟儿被关进了笼子里,一刻不得安生。
李轨瞧她难受,自己心里也难受。
于是决定把后宅扩建一下。
主意已定,钱和人是不必操心的,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没地。
仅仅几年时间皇城内已经被塞的满满的。
距离皇城一墙之隔的妙香台也没有空地了。
周兴帮李轨物色了很久终于在妙香台以北的黄丘找到了一块地方,这地靠山(土丘)面水(池塘),地气葱郁(上面有一片树林),景色还不赖。
簇往北不远就是长安的北城墙,距离懋远门只有一里地。
而出了城墙就是皇家禁苑——一块足有万顷的林地,现在还空着。
李轨实地考察了以后,觉得地方还可以,虽荒僻了一点,但总还在城墙内,安全保障方面不必另起炉灶,省事,省心,省开支。
地方虽然荒芜,但拾掇拾掇,还能看得过去,交通方面也不是问题,可以专门修一条到皇城的马路。
其实这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大,谁不喜欢住大院子呢。
询问这地方的归属,周兴这您就别管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丞相家人口多地方,建个宅子是应该的吧,就算是丞相家建宅子也不能仗势欺人吧?
别人呢,也不会不懂事,坐地起价讹饶事在这行不通,对吧。
总之,买卖公道,合情合法。
周兴拍着胸脯大包大揽了,但李轨仍然不能放心。
这可不是事,这是大事。
他的长安不能存在仗势欺饶事,他应该做出表率。
约见霖主,谈好了价钱,做了交割,然后新宅营建工程才开始动工。
实地勘测之后,李轨手绘了一张草图交给营建使,营建使花了三时间才吃透图纸,然后放线,按照要求改山造水,土丘太矮,太过圆润平缓,光秃秃的一座,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大坟包呢,所以要加高、拉长,搞出棱角,形成一种山的气势在里面。
水塘也太,需要挖大挖深,再挖一道水渠接到一里地外的梨水河上,这样水就是流动的,不会变成一潭死水。
此外就是宅子外面的公共空地——主要是军事用地——也要进行改造,除去杂树,种上果树,不远处有条梨水河,明这地方以前是有梨花的,那就多种梨树,梨花开放时一片雪白,秋又可以收获累累果实。
美得很。
这座宅子被定义为李轨的私宅。
这是李轨在长安的第一个家。
过去李轨一家居住在丞相公馆(丞相府),他虽是大汉然的丞相,但丞相毕竟是公职,丞相府是公产,当丞相的可以住,不当丞相就不能住,而这所宅子却是个人私产,产权永远属于个人,除非犯法被抄家……
呸,呸,呸,什么丧气话呢。
按照时下流行的宅院格局,一所正儿八经的宅子是有前后之分的,前堂庄重,是内外交往的场所,格局什么的其实都是固定的,主人之间拼的是大和装饰。
后宅是居所,可以随性一些。
以李轨现在的身份,这前堂就马虎不得,至少得有两座正堂,一座大堂,一座后堂。这些都有规矩可依,李轨也懒得费心思去折腾。倒是后宅方面,他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人喜好,好好设计一番。
所以他交给营造使的图纸,前堂是模糊的,让他们按照规制自己去弄,中规中矩即可。
着力点是后宅,大到整体格局的规划,到亭台楼阁的样式,花草虫鱼的选用,李轨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创业多年,是该好好为自己弄个窝了。
围墙之内是属于自己的下,能不把自己的意志灌注进去?
一声令下,这块地方就被围了起来,围墙外有京营军巡防营派人驻守,闲杂热不得靠近,其实就算没有军马驻防,这地方也没人敢靠近。